《淮安日报》头版头条刊发: 特产优企业强文化活 洪泽:乡村振兴分秒必争凌晨4点,就着微亮天光,洪泽区三河镇祥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已经在稻田里忙开了,他要把头一天放的虾笼子收上来,趁早把龙虾卖出去;早上6点,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的菇房内,采摘女工黄伟换好工作服,开始采摘新鲜长出的双孢菇;上午8点,开往蒋坝河工风情小镇的全域旅游直通车准点发车;下午,市区的小朋友乐乐和爸妈一起来到老子山镇龟山村游玩,乐乐和自家宠物犬在草地上撒了欢地奔跑;傍晚6点,洪泽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依然一片忙碌,流水线上,工人们分装整理货物,物流公司的快递员们忙着打包、装车……这是记者在洪泽采访一天内看到的,人们忙碌又充实,折射出洪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满满的活力。 年度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朱坝街道获评中国最美田园风光小镇、中国最美生态文旅小镇,龟山村入选全市唯一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一个个金字招牌,展现了洪泽乡村飞速发展的面貌。近年来,洪泽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淮上明珠”焕发出新的光芒。 生态优美特产优起来 在三河镇农技站综合示范基地,梁加祥指着眼前亩稻田,向记者介绍稻虾共生绿色农业种养模式——小龙虾养在稻田里,吃浮游生物和杂草,省去了除草的成本;它不但可以为水稻田松土,排出的粪便更是水稻生长天然的肥料。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稻田不用化学肥料、农药,龙虾更洁净、肉质更美味。稻虾共生模式下生产出来的大米,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米粒饱满香甜,品质更安全。稻虾共生,一亩地一年可收入元左右,其中,龙虾就占了多元。 良好的生态,为洪泽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提供天然环境。岔河镇东陈村有机稻米种植面积在全市最大,今年,该村将亩“绿色”稻田开辟出亩,实施有机稻米基地建设。村党总支书记陈洪兵介绍,3年后,亩稻田生产的稻米将获得国家有机稻米农产品认证,完成“绿色”稻米到有机稻米的转变。陈洪兵说,有机稻田的年产值达到了万元并逐年递增,“今年的订单已经全部订出去了!”产业兴旺企业强起来走进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的菇房,只见成团成簇的双孢菇长势喜人。双孢菇小的如指甲盖大小,大的直径可达2.5厘米。“长到2.5厘米的时候就要采了”,车间主任洪小艺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年,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在洪泽落地投产,进行双孢菇育种、种植、深加工,菇渣制成有机肥。一间菇房,一天的采摘量最少四五百公斤,多的可达两三吨。三茬过后,蘑菇和培养土都被清理制成有机肥料使用。间菇房,年产双孢菇1.5万吨,年销售额1.5亿元、利税万元。目前,产业园正在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三次发酵厂区及第四座种植菇房项目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双孢菇3.5万吨,年销售总额达5亿元。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回乡就业的热潮。三河镇人黄伟,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年,她听老乡说家乡这家企业需要用工,便决定回家,从此过上了“不误苦钱离家近”的日子。 就业不用去远方,洪泽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本地创业者提供了优质培育土壤。年,大学刚毕业的赵祥了解到园区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后,在园区内租了一间25平米的办公室,做起了宠物服饰电商生意。经过3年发展,赵祥的奇宠服饰有限公司已拥有平米的厂房,引进两条生产流水线,提供宠物服饰设计、生产、批发一条龙服务,营业额也从最初的几十万元,飙升到现在的万元。目前,洪泽电子商务产业园拥有大学生创业者名,在园就业人员近人,带动创业就业超人。底蕴深厚文化活起来行走在老子山镇龟山村,走过完整保留下来的古老石路、石桥、石房,仿佛连时光也变得悠闲起来。龟山有御码头、百牛潭、巫支祁井、淮渎庙、淮渎碑、移建安淮寺碑等众多古淮河文化遗址,令人心旌荡漾。 年,龟山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片田园村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龟山是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渔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老子山镇抓住名列“国字号”的难得机遇,以保护村庄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活方式、原生产方式为原则,加大对龟山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对古村落建筑遗迹进行保护性发掘和修复。老子山镇宣传委员施官俊介绍,龟山村将从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传统民居改造、乡土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掀开新的篇章。 与龟山村同样古老的蒋坝镇,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风情古镇。蒋坝镇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河工风情旅游,被评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去年“十一”黄金周,游客就超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万元。今年8月,随着蒋坝旅游直通车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蒋坝游览洪泽湖、吃河鲜、泡温泉、住民宿。(陈晓平李蓉黄育举黄燕) 来源:-8-25《淮安日报》 编辑: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