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亨廷顿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中,引用格龙多纳·马里亚诺在《经济发展的文化人类》的一段话:“一个国家必须能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度过诱惑关头。……国家必须具备那种有利于抵制诱惑而做出的正确决策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持续的、迅速的发展”。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就是抵御单纯经济价值的诱惑,重构中国“城市新文化核心价值”,创新社会发展动力机制。这里提出的是“城市新文化核心价值”,强调的是“新”字,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城市文化自觉,建构21世纪中国“城市新文化核心价值”,这个价值的本质是城市文化特色所构成的新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城市发展理念。罗马历史学家萨拉斯特在年前断言:繁荣也完全有可能“耗尽智者的思想”。这个说法意涵是,追求城市繁荣,但不能单纯追求经济价值,单纯的经济繁荣有可耗尽自然资源,也可能丧失人文价值,繁荣应该包括人的进化、文化的进化和伦理的进化。近年来城市急功近利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道德的沦丧,虽然可以认为是工业粗犷式“繁荣”的恶果,但也是人们主观上缺乏主动文化建设的恶果。当代社会网络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着推动社会的发展。有学者说:“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不在劳动价值论,而在知识价值论。”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就是知识价值论的一种创新,不是以单纯经济利益为目的,其终极目的是重构“城市新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所构成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的城市市民社会成熟起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并并能够犹如西方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那样,形成广泛的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土壤。让高尚与文明成为城市市民的一种习惯。包括重构中国城市文化精神与城市哲学、城市时代文化价值、城市人职业文化道德、城市人现代伦理文化和城市人文明礼仪等,这些都是特色文化城市建构中必要的主体内容。特色文化城市的“特色”在本质上是人的文化思想文化行为特色,也是特色文化城市微观再造的必须内容和过程。我们反复强调,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在本质上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价值观,亦如西方文化创意产业所承载的西方价值观一样,是在重构中国新“文化根柢”,建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伦理和高尚行为,创造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结构,从现代化建设转为“现代性”的建设,让民众在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同时,对现代化的进步产生文化认同,并产生主动参与建设的动机与行动。让尊重和被尊重成为一种义务。这也是特色文化城市的必要内容。现代化的结果形式之一就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性就是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任何现代化的任何社会进步,都是人的现代化,都是以人的现代性为象征的。道德伦理和文明行为是一个城市的品质的真正之所在,一个有高品质的市民生活行为体系的城市,一定是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因此,必须动员民众,鼓励民众参与、重构中国市民社会的优秀行为,让人本主义、尊重和被尊重深入日常生活体系之中,建构中国的城市中的“新绅士”,让每一个人的价值实现成为社会价值实现的最高体现。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体系中,处处体现尊重和被尊重,而不仅仅是追求最低的体面生活。让诚信与礼仪成为一种生活自觉规范。建构现代性基础上的诚信社会,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核心价值之一。只有建立健全诚信社会体系,社会发展才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会产生幸福感,才会有“城市如家”的感觉,特色文化城市的建构才有可能。礼仪是社会现代人内化的外在形式,是人的现代性内在文化的一种行为表现。诚信与礼仪有机结合,才具有真正的现代性意义,诚信与礼仪不能仅仅停留在信仰层面,必须要渗透到制度和规范层面,创造现代社会的“法礼”和“礼法”关系,提出规范化的文化行为制度和制度行为文化,针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状态来说,只有让文明礼仪具有制度规范性、职业规范性,再加上社会文化的时尚性引导,才能真正重建中国礼仪之邦的价值,这本来应该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除此而外,还需要建构一个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精英阶层和创意阶层,这与年美国白领阶层首次超过蓝领阶层的数量一样,代表着传统工业社会开始步入后现代社会,一个新型阶层的产业具有划时代的社会转型意义。当代世界最先进几个国家,半数的工作人口都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阶层产生于市民社会的土壤,在这个土壤上,生长出新型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产品和新的时代精神,并在生活方式与文化行为上,自觉建构出一个“生活方式样板阶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已经形成庞大的创意阶层,并正在发展壮大,这个阶层是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主体。特色文化城市必须创造“中国式城市特色文化流”,让民族文化既有主体特色,又有开放的世界性价值。比如,首尔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由创意阶层和创意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城市特色文化十分鲜明。“电子游戏、电视剧和电影是韩国主要的文化创意产品。首尔是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首尔附近集聚了游戏产业园区、观光旅游园区、影视文化园区、出版产业园区和艺术产业园区”。如韩国创意阶层针对中国文化需求提出的“韩流”文化发展计划,把民族性与不同国家文化相对接,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经典。特色文化城市研究一方面要探索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共性,一方面要探索城市文化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利用全球化的大潮开辟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之路,创造“华夏风”、“中国元素”的世界文化认同体系,通过城市“软文化力”的“柔性生产方式”推动城市文化的国际化。在参与世界新文化劳动分工的竞争中,形成尊重他人价值、尊重不同文化价值,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价值、尊重民族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化认同体系。在现阶段,可以按照“文化创意阶层-文化创意情境-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城市-文化创意城市网络——特色文化国际城市”的演进模式,建构中国式特色文化城市发生与发展环境,为特色文化城市的创造寻找永续发展动能。特色文化城市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一是科学、学理、学术、智慧、技术和应用“六位一体”的知识把握和整合,“六位一体”本身就是创造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科学属性,从学理的层面进行城市“源文化”研究,通过学术化研究过程,借用智慧城市的知识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整个成果能够“落地”和具体实施,旨在探寻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城市一般理论、理想模型和可操作模式,推进城市特色文化要素与经济要素相融合的高度集聚状态。特色文化城市最显性化的标志是特色文化要素的集聚,根据特定空间要素禀赋进行区位——城市选择,就如传统经济学中土地级差理论的应用一样,不同经济主体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特定空间上的聚集,推而论之,特色文化城市建构就是在创造区域“文化发展极”,让特色文化要素在一定空间集聚,创造后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区位和文化区位,这一概念也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事实证明,经济增长极不能够完全代替“文化增长极”,相反,“文化增长极”完全可以替代经济增长极,有“文化发展极”功能的城市,必然是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如上海、东京、纽约等,这是强调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又一个理论依据和文化价值所在。 创新,最简单的理解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新也是一种文化,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特色文化。有哲学意义上的创新、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还有社会学意义的的创新,但是无论哪一种学科创新认知视角,创新的均包含着改变、开始、知识改变、技术改变、突破常规和新发明等内涵,尤其文化创新是一种深层次上的创新,是社会文化土壤上的创新。从发展的总体上讲,创新发展是社会优秀文化能量的体现。 本文尝试提出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应用逻辑范式:研究问题的思路和视角的新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分为十八个层面,即提出问题、理论建构、实践经验、入径选择、案例比对、标杆设置、文脉梳理、重点问题,系统结构、理念定位,顶层战略、文化综合治理、特色建构、项目策划、产业规划、方案解决、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在这十八个层次的递进研究的中,对特色文化城市建构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涵溶在所在的研究节点之中,研究过程不能或缺,这样才能够形成方案型的理论“解构与结构”过程。研究建构城市新文化核心价值为主导的研究过程,因此必须明确特色文化城市的新文化核心价值、主题定位、城市文化特色定位,建构特色文化城市上的主线体系,包括城市文化理论创新体系、城市文化指标体系、城市文化认知体系、城市市民文化行为体系和操作层次体系,即形成普适的基础价值模式和特色化的具有城市个性的操作模式。以“文化双核理论”为带动——“国际化城市文化功能核”与“中国特色文化城市价值核”结合的辩证统一。全球城市社会时代的到来,迫使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也必须主动建构和传播中国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全球化竞争体系内,中国必须寻求新型的城市化动力,因此而导引出特色文化城市的发展战略,为了建构全新的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与应用体系,根据时代要求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结合国际案例经验,提出了特色文化城市研究体系建构“国际化城市文化功能核”和以本土化特色为外在特征的“中国特色文化城市价值核”双核结构,一方面寻找人类的“大善”的共同文化价值,一方面寻找中国特有的“民族性大善”的特色文化价值,研究内涵的文化双体结构、中西合璧使其更具有普遍性和个体的双重应用性,这也是一对基本结构与范畴。好的城市文化理论不能代替一个城市文化的好理论,“文化双核理论”就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互补视角为中国特色文化城市发展构建一个系统的、开放的基础概念,形成特色文化城市研究开放式结构关系,以便让更多的人来研究特色文化城市。以“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创新”为基础,创造性地开发城市文化资本。即先赋性文化、后致性文化及先赋与后致性文化并举的特色文化城市创新。以国外城市发展为例:第一层次是先赋性主导的特色文化城市。包括自然文化环境先赋型,如“薰衣草之乡”普罗旺斯;宗教文化信仰先赋型,如“先知圣城”梵蒂冈;地理区位文化先赋型,如“港口之都”鹿特丹;历史文化先赋型,如“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第二层次是先赋性与后致性结构创新的特色文化城市。包括自然环境先赋性因素创新型,如“阳光与海滩的自由之城”普吉;宗教文化信仰先赋性因素创新型,如“日本佛教之城”奈良;产业传统先赋因素创新型,如“博览会之母”、“世界书城”莱比锡;历史文化先赋性因素创新型,如“童话之都”布拉格。第三层面是后致性主导的特色文化城市。包括专业性特色文化城市,如“狂欢之都”里约热内卢;综合性特色文化城市,如“未来之城”迪拜;如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深圳。这些特色文化城市的成长史,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城市都需要在现代性意义上进行创新。城市文化类型整合与分类指导的政策创新。从对历史还原(抽象)中获得类型,再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到具体的形式(具体→抽象→具体)。参考日本高山岩男的《文化类型学》、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研究视角,建构中国特色文化城市的文化场域精神。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城市类型学》中为我们提供了理性研究的思考模式,从城市理性和个性人格的双重视角引导出中国本土的城市文化性格和城市理性化特质。中国城市正在丧失的“中国文化根柢”而出现所谓的“城愁”现象,从类型学的角度,为城市创造差异化的表达,并找到适应个性化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结构”,从“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圈→文化模式→文化类型”发展序列上,确立个性城市的个性化文化思维。以全球范围竞争作为特色文化城市定位的场域,从多个子系统研究中建立特色文化城市的支撑体系,进而创作《中国特色文化城市建构原理与手册》,形成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样本。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特点,可以重点围绕城市特色文化竞争力加以研究,其中研究的可选项有:特色文化认同、城市文化多样性、社区特色文化规划、城市特色文化空间营造、城市特色文化景观创新、特色文化“城市-区域”、特色文化都市圈、特色文化城市创意产业、特色文化城市主题营销、特色文化城市未来经济结构等方面加以研究。更重要的是创造一整套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入径”,围绕特色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制度可持续”和“市场可持续”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分类建构,最终达到特色文化“城市文化资本”价值网链的自我复制与循环的能力。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地方,能够称之为“这个地方”的城市,其认知的前提就是这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文化特质(Culturaltrait),即以文化的最小单位证明的城市文化。进一步说,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地方”——区域和区位概念,每个“地方”都是特色文化构成的文化要素因子。鲁迅曾试问“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在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在某些方面显现出失去了中国人的自信,在有些城市“地点”、“地方”文化特质消失而导致整个城市特色文化的丧失。现实中我们看到中国城市这样的地名——什么“罗马城”、“米兰城市”、“托勒家”、“马斯兰德”、“巴黎春天”……,西方地名在中国城市中泛滥,地名西方化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正在丧失的一个表征,我们不完全反对中国某些地方用西方的地名,但是,如果城市中过多用他国地名,不加以限制任其漫延,那就真得是“城将不城”“国将不国”了,不用说是否有特色文化城市,就是中国的特色文化也会没有的!通过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爱琴文明城市消亡了、古希腊城市消亡了、古罗马城市消亡了,马雅城市消亡了……西方中世纪重新崛起的城市,继承、创造了典型时代的西方文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契约社会的基础上,建构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而进入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的城市以全新的风貌创造了西方现代城市文明,当代后工业社会的城市正努力追求城市回归自然的人类共同理想,而让我们思考的是:西方文化从古典时代开始的“西方草根”城市文脉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直接而深远,而我们呢?中国城市自远古以来历经磨难、沧海桑田建构了地域性的历史风格、地域文化和“城市草根”,如“齐鲁风”、“燕赵风”、“秦汉风”、“楚汉风”、“徽派风”、“岭南风”、“江南风”、“吴楚风”……包括各种地域学派,如泰州学派、桐城学派、岭南学派、齐鲁学派——创造百家争鸣文化,也创造了不同地域空间的结构化意象,构成属于“这个地方”城市的文化要素。随意拾一片羽,摘取文化片段和不同城市的文化符号都可以转化为“城市文化资本”,进而为创造特色文化城市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如在故宫和全聚德完整地展现了北京的大气与低调奢华双重气质;外滩和海派旗袍诉说着上海中西文化合璧的隽永与时尚,瘦西湖和有数百道工序的漆器传递着扬州特有的精致与细腻……沈阳的故宫和老边饺子;杭州的西湖和杭帮菜;西安的大雁塔和泡馍;南京的夫子庙和盐水鸭……。“北京元素”、“上海元素”、“杭州元素”、“南京元素”、“西安元素”乃至一个江南小镇——“周庄元素”都可以构成具有惟一性的世界性特色文化要素,这些惟一性文化要素必然构成特色文化城市的“城市文化资本”价值,但很多时候,这些资源仅仅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风景和一种“文化黑客”的单纯感知,而没有被充分利用。必须言明的是,在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及一个村庄,都可能创造地方性的特色文化——“城市草根”或是“乡村草根”,这是中国文明得以千年延续的力量所在!但是,同样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很多城市中的“特色文化”、惟一性文化要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更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很多特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消亡了。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正是这种原因,才需要我们能够从新的社会发展高度认识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意义,并能够发现、能够创造、能够设计特色文化城市和城市特色文化,而这种设计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物化”与“非物化”结合的双重设计,即建构属于城市的一种新的文化关系、一种文化模式、一种文化意识。如幸福与快乐是特色文化城市不可或缺的,高低错落的楼房,纵横交错的道路,是城市空间的一种文化,但是多少年来,城市空间、阶层的区隔和隔离,使城市人之间的陌生成为一种习惯,也成为一种失望,“虽然居住在不同的高度,却可以有同样的欢乐”成为一种奢望。洛杉矶市政厅外墙上的铭文是:“城市出现是为了保护生命,它让生活变得美好,”我们创造特色文化城市,同样也是在保护生命,创造正义和公平,创造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在深层次上,创造特色文化城市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城市生活更加自由,让城市充满选择的机会”。城市魅力在于包容,在于创新,在于能够通过文化整合生成新的文化要素与价值,让每一个个体充分显示并获得价值,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又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并行不悖。或许我们设想的是:在城市中回望经典自然的旧影,在经典自然的旧影中找寻城市的新梦,创造现代城市品格与品位,让城市生活成为艺术——这虽然是中世纪以来就有的人文主义者的梦想,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毕竟在实践、感受着这种梦想。城市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代化的结果,未来的人类永远生活在城市中,但是,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原生态的城市,是自然中的一棵树,而在思想文化的驰骋中,我们理想城市就是自然中的森林……。索亚(Edward.W.Soja)在《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一书的第三章中引用了I.钱伯森的一句话:“要走出这些流放的凄凉故事和痛苦灵魂灰色的、多雨的乡下,就是要在城市建立一种如家中的感觉……。”这种认识观与我们创造特色文化城市的价值观,“天人合一,千年不朽”是我们对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追求,亦如罗马被称为“不朽之城”(Eternalcity)一样,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城市应该是与自然同一,与万物为一,形成中国特色文化的千年不朽之城。有一种城市,就有一种生活!(Whereisacity,thereisaway),幸福的城市各有各的幸福!(Happycities,happyways)这就是对特色文化城市最好的诠释!因篇幅限制,注释详见原图书。本书介绍:《城市文化资本与文化软实力》是由张鸿雁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特色文化城市研究》(注:《特色文化城市研究》作为国家重大课题,参与成员先后发表了署名国家课题编号的学术论文5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2篇)的成果之一,也是主报告。此书是专门研究、规划、设计和策划城市特色文化的理论专著。本意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参与全球竞争,这是网络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也是城市避免衰退的必然出路,然而在城市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发现,中国城市发展的特色文化建设几乎被所有的城市所忽视,而发达国家的城市文化特色建设伴随经济的发展,特色文化越来越显性化。面对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势态,越发感觉到特色文化城市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没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就等于是没有生命和灵魂的城市;城市没有特色文化也就没有了“身份识别度”,也就没有了城市能级提升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张鸿雁教授还表示,原本共计70余万字,目前只选择了其中的35万字予以出版,以后会慢慢发表出来。而对于目前已正式发表出版的部分小编以选读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以飨读者。其他相关阅读:1、《城市定位论》·选读2、《城市文化资本论》·选读3、《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化战略研究》·选读匠工营国打破传统的规划、策划、设计、创意等各自分割的业务经营方式,专注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和最新变化,在区域规划、产业发展、文化创新、营销管理、运营提升、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深度经营,并以跨界、联动、融合和创新为核心词,针对委托方的特定需求和问题导向形成一个个完整的落地解决方案,从规划、策划、落地、执行、反馈多角度实现一体化集成服务。一、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多规融合 ■云南昆明空港国际新城■浙江湖州道场乡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江苏洪泽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湖北蕲春全域综合规划(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故里所在地、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河北唐山京津唐国际高端产业转移聚集区……二、旅游规划/旅游风情小镇、全域旅游、旅游景区 ■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考评办法制定单位和首年创建第三方评估单位■南京市特色小镇旅游发展导则评测办法制定单位■南京市秦淮区全域旅游创建验收服务单位■江苏高淳国际慢城(AAAA级景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江苏南京秦淮河(AAAAA级景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江苏句容茅山旅游区(AAAAA级景区)■吉林松原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福建永春东关桥历史文化旅游区(闽南侨乡之都)■溧阳南山竹海风情小镇(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之一)■如皋盆景旅游风情小镇(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单位之一、江苏省第二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之一)■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风情小镇(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之一)■霍山上土市镇温泉小镇(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和安徽省第一批旅游小镇双名单小镇)……三、战略规划/城市文化资本、品牌建设、IP创造 ■江苏省南京城市品牌建设■江苏南通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文化资本发展研究(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镇江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江苏扬州十三五发展战略■江苏南京栖霞山文化产业集聚区(AAAA级景区)■碧桂园集团发展战略(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南京银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上市银行、全国第一家登陆上交所的城市商行)■欧贝黎商业发展战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南京水游城城市商业综合体(首次注入城市人文理念的中国商业地产)……四、产业规划/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区域经济 ■中国特色小镇联盟成员单位■高淳国瓷小镇(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唐山骨瓷小镇(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孙桥对节白蜡艺术小镇(荆门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南京紫东创意小镇(南京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江苏洪泽国家级食品科技产业园(国家级食品科技产业园)■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五、创意设计/景观营造、展馆设计、影视制作 ■福耀国际玻璃主题公园(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江苏南京建邺区图书馆空间设计■江苏宿迁古黄河城市博物馆群■江苏南京环老山风情民宿带狮子岭专案■吉林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江苏南京南朝博物馆……六、营销策划/VI设计、色彩规划、节庆策划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南京秦淮区全域旅游导览导视系统■双登战略·文化·视觉三合一系统方案(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全球新能源企业强)■江苏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