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心城市是淮安发展的大骨架,那么一个个县城和中心镇就是重要支骨架,其发展如何对全市发展都有影响。所以我一直惦记着结合“三进三帮”大走访到各个中心镇去看一看…… ——摘自姚晓东《民情日记》 年4月2日走访调研重点中心镇今年全国“两会”前,姚晓东已用一天时间,专门跑了盱眙县马坝镇、旧铺镇和金湖县银涂镇,两会后又陆续看了其他几个县区重点中心镇,一路看下来,他很有感触,既增强了信心,也感到任重道远。 撤乡并镇刻不容缓 要为老百姓算清一笔账 旧铺是淮安地理位置上最南边的重点中心镇,仿佛伸一伸手就能够到南京。正是看中这块位置绝佳的宝地,淮安和南京通过合作在旧铺规划建设了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目前,园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挖土机奋力挥臂,让人仿佛看到了宁淮合作的美好前景。 如果说旧铺镇是盱眙县的南大门,那么银涂镇就是金湖县的东大门,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行业小巨人企业数量较多。 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如何达到“1+12”目标? 淮安已成为全省乡镇数量最多的设区市,姚晓东认为,这个“最多”并非好事,意味着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把钱撒开用,导致重复投资,资源利用率低,无法有效实现要素集聚。同时,淮安乡镇平均人口仅为3万人左右,不足全省平均规模的一半,不能充分发挥联接城乡的重要节点作用。因此,撤乡并镇刻不容缓。 城以业兴创特色 乡镇要挖掘自己的品牌 高沟镇是千年古镇,这里酿酒历史也有数千年。对于今天的高沟而言,酒就是历史,就是文化,更是镇子发展的产业基础。 作为高沟美酒的传承——今世缘,年成为全市首家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正是靠做足“酒”文章,高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中心镇也越来越有味,形成了镇企相依、镇企相促的良好发展局面。 对于其他乡镇而言,如果没有“先天优势”,又该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姚晓东带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洪泽区岔河镇。 乘船来到白马湖中央,登上省级传统村落王骆殿岛,姚晓东发现,生态宜居就是王骆殿岛的“特色优势”,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传统村落正在融入到“互联网+”的现代浪潮之中,清澈湖水映衬下的王骆殿岛正在现代化的产业中“乘风破浪”。 因地制宜抓发展 小城镇孕育大希望 渔沟镇也是千年古镇,近年来,该镇围绕“千年古镇、工贸强镇、宜居靓镇、区域重镇”发展定位,致力打造成“区域副中心、特色小城市”,已有了质的变化。该镇肯动脑筋,敢于突破,抓住省级重点中心镇万元奖补资金的机遇,撬动余万元社会资本实施老镇区道路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通过PPP模式实施“十个一”项目,带动了整个镇的建设发展。 车桥、钦工、马坝、红窑、徐溜等十个重点中心镇,如同淮安的十个孩子,虽然先天基础不能和苏南发达地区的乡镇相比,但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姚晓东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地抓、因地制宜地发展,淮安的中心镇建设必将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向上滑动启阅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民情日记》 小城镇大希望 (4月2日星期天) 如果说中心城市是淮安发展的大骨架,那么一个个县城和中心镇就是重要支骨架,其发展如何对全市发展都有影响。所以我一直惦记着结合“三进三帮”大走访到各个中心镇去看一看,原计划在“两会”前集中2到3天时间跑一下,后来想想“走马观花”反而不利于“解剖麻雀”,就决定把调研的时间拉长、行程放慢。今年全国两会前我用一天时间,专门跑了盱眙县的马坝镇、旧铺镇和金湖县的银涂镇,两会后又陆续看了其他几个县区重点中心镇,一路看下来还是很有感触的,既增强了信心,也感到任重道远。 旧铺是淮安地理位置上最南边的重点中心镇。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旧铺的独特——位于盱眙县东南部,宁淮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伸一伸手就能够到南京”的地方。对淮安市和盱眙县来讲,旧铺是向南对接南京都市圈、南京江北新区的一个“跳板”,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看中这块位置绝佳的宝地,淮安和南京通过合作在旧铺规划建设了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我们从宁淮高速公路旧铺出口一下来,就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园区。园区环境很好,四周绿油油的,框架拉得也很大,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挖土机正在奋力挥臂,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旧铺发展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宁淮合作的美好前景。 如果说旧铺镇是盱眙县的南大门,那么银涂镇就是金湖县的东大门。银涂镇由原银集镇、涂沟镇于年5月合并而成,为古老的苏北里下河上下五镇之一。作为金湖县的经济大镇,银涂镇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行业小巨人企业数量较多。 来之前我还在思考,两个镇合并后会不会产生矛盾?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如何达到“1+12”目标?银涂镇干部告诉我,两个镇的居民都支持合并,撤乡并镇十分顺利。这也说明,只要我们政策对路、方法对路,群众就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干部对撤乡并镇存在畏难观望心理,他们没有认识到我们淮安已成为全省乡镇数量最多的设区市——这个“最多”并非好事,意味着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把钱撒开用,导致重复投资,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无法有效实现要素集聚,同时我们乡镇平均人口仅为3万人左右,不足全省平均规模的一半,不能充分发挥联接城乡的重要节点作用。这个账要帮干部群众算清,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撤乡并镇势在必行。银涂镇干部对镇发展很有信心,他们说,建好中心镇重点就是要做好“产业高地、优化典型”文章,让产业合理布局、适度集中,建设小而精的园中园,集聚更多行业小巨人企业,形成优势产业。对他们的发展思路,我很认同。高沟镇是千年古镇,这里酿酒历史也有数千年,民国时高沟镇有八家规模较大的酿酒作坊,人称“八大槽坊”。其中“裕源”槽坊生产的高沟大曲,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还获得了金奖。上个世纪,江苏人耳熟能详的“三沟一河”美酒中就有高沟酒。对于今天的高沟而言,酒就是历史,就是文化,更是镇子发展的产业基础。作为高沟美酒的传承——今世缘,年成为全市首家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由今世缘老厂区改造而成的高沟酒非遗保护区,很有特色。除了参观游览了解酒文化外,还可以亲自酿酒带回家。正是靠做足“酒”文章,高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中心镇也越来越有味,形成了镇企相依、镇企相促的良好发展局面。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城以业兴”。十个重点中心镇中,高沟无疑具有“先天优势”——有骨干企业、有优势产业。那么,对于其他乡镇而言,如果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又该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又来到了洪泽区的岔河镇。我们乘船来到白马湖中央,登上省级传统村落王骆殿岛。粉色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不大的村子干净整洁、色彩明快,令人眼前一亮。作为绿色生态白马湖中心的小岛,生态宜居就是王骆殿岛的“特色优势”。村西头的两家正在改造老房子,准备开民宿。村干部介绍说,说是改造,其实就是维修,修旧如旧。我们来时,村民正三三两两的围在村口码头,兴致勃勃地聊着未来发展旅游的事情。借着话头,我也与村民聊了起来。“将来开民宿、搞旅游,你们支持吗?”“愿意!”“坐在家里数钱,比以前打渔自在!”看得出村民们都很支持这项工作。我在村部还看到了电商标志,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传统村落正在融入到“互联网+”的现代浪潮之中,清澈湖水映衬下的王骆殿岛正在现代化的产业中“乘风破浪”。而岔河镇的老镇区——柘塘故里则是一幅古朴模样,石板路、淮宝县县城旧址、五六十年代的门市部、粮管所,透过斑驳陆离的木门、浸着雨水痕迹的黑色小瓦以及瓦缝间随风抖动的青青小草,听到了历史的诉说。当地政府正准备将其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也许将来它可能成为苏北的周庄、同里。渔沟镇也是千年老镇。以前我到渔沟调研过,那时候该镇发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但近年来该镇围绕“千年古镇、工贸强镇、宜居靓镇、区域重镇”发展定位,深挖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从集镇整体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都坚持体现古镇风貌,彰显古镇特色,致力打造成“区域副中心、特色小城市”,已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他们在镇开发建设上肯动脑筋,敢于突破,抓住省级重点中心镇万元奖补资金的机遇,撬动余万元社会资本实施老镇区道路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通过PPP模式实施“十个一”项目,带动了整个镇建设发展。我想,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勤于思考研究、勇于探索尝试、善于集思广益、敢于改革创新,总能找到化解各种矛盾问题的好办法,总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好路径。 车桥、钦工、马坝、红窑、徐溜等十个重点中心镇,如同淮安的十个孩子,虽然先天基础不能和苏南发达地区的乡镇相比,但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因地制宜地发展,淮安的中心镇建设必将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来源:无线淮安客户端 江苏大走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