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村落概况 龟山村三组位于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西南,地处淮河入洪泽湖口,四面环水,北与老子山遥相呼应,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村落。“龟山”因山形若巨龟浮于水面而得名。乘舟望山,“云里人家自来往,天边楼阁远分明”;登山眺水,“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村落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也是历代用兵之地。相传秦末汉初时,项羽、刘邦及项氏所拥立之楚怀王熊心等均曾在此屯兵、筑城,后来分别被称为项王城、汉王城、小儿城。01龟山村区位02远眺龟山 选址格局 龟山村四面临水,俨然一个水中绿岛,由东向西形成“鱼塘-村落-山体-河流”的山水空间格局。村落东侧河流、鱼塘密集分布;村落西北侧为龟山,呈南北延绵态势。龟山村三组依山傍水,背阴负阳,整体呈现“临水而居,沿山拓展”的空间格局。民居多为院落式,经长期发展演变形成了宅、院均质的空间关系,尺度宜人、空间舒适。03龟山村空间格局示意图聚落演变 隋唐至北宋时,因地处漕运要道,龟山地区发展成为临淮重镇,盛极一时;宋廷南迁后,漕运停止、运河淤塞,随漕运而兴起的龟山镇亦因此逐渐衰落;明清时,黄河夺淮,水患频繁,龟山几经水淹,繁华的龟山村大多湮没在洪水之中,最终沦为一座孤岛;民国时,龟山村荒废,人烟稀少,极度荒凉。如今村内有百余户人家居住,大部分人口都是解放前从山东等各地逃荒而来,经过近百年,逐渐形成今天的村庄规模。04龟山村鸟瞰传统街巷 村内现状主要道路呈“枝干”状布局。以一条南北向贯穿全村的道路为主干,两条东西向支路为次干,若干小路参差交错,连接各家各户。另外,西侧河滩有一条游步道与主干道路相连。村落外围被山水包围,内部主路与若干小路组成交通网络,密如蛛网地延伸到村中的各个角落,形成独特的网络系统。05龟山村传统街巷 建筑遗存 传统民居特色 龟山村三组的传统民居包括石头结构、砖石结构、砖木结构以及芦苇结构建筑4种类型。石头取于龟山,芦苇取于水域,地方山水资源造就了龟山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在龟山传统建筑中,石头民居是最独特的建筑类型。不同于淮安其他的传统民居,石头民居墙体为垒石,墙面不勾缝,为平毛石与片状毛石干垒,肌理优美。龟山开采出用于砌墙的石块颜色以褐色和灰色为主,墙体与周边环境色调一致,体现自然本色。建筑屋顶结构也独具当地特色,主体屋架采用较粗的毛竹作为檩条,檩条上采用竹竿作为椽子,竹竿椽子用类似筷子粗细的竹销钉锚固毛竹檩条上,上面铺设一到两层的芦苇席子,并铺上青瓦或红瓦。建筑石雕装饰以水浪卷云以及植物花卉为主要题材。06传统风貌建筑 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村现存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龟山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淮河如洪泽湖入口,是隋唐运河极其重要的节点和宋代龟山运河与淮河的分水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龟山遗址包括宋塔地宫、御码头、石工墙、圣旨碑、移建安淮寺碑、重修淮渎庙碑、游龟山访禹迹题咏碑、再查淮渎庙碑。(1)宋塔地宫宋塔地宫建造于宋朝,为塔遗址地宫遗存。其顶部已缺损露空,可放置木梯由地面下至地宫地平。地宫底部为正方形平面,墙面为八边形,墙面上置两皮砖13厘米厚阑额。阑额上搁置斗拱,使地宫顶部呈八角形穹隆状。另在村民宋洪全家井边发现两面雕青石,有可能为地宫顶盖石。07宋塔地宫 (2)御码头相传因南宋皇帝赵构于建炎元年(年)到龟山烧香时而得名,传说清乾隆皇帝曾登临。现存码头共15级,下五层台阶口呈弧形。面水一侧以巨型条石垒砌,形成高3-4米的石工墙,可稳固河岸,抵御淮河水流对河岸的直接冲刷。08御码头(3)圣旨碑圣旨碑为明代所立,碑身现位置并非原址。碑身与碑座现分处两地,碑座位于胡明江家前方草地上,碑身位于现址。碑文现已残蚀严重,字迹难以辨认,内容大概意思是皇帝下达圣旨,要求加强淮河龟山一带的环境植被保护。09圣旨碑(4)移建安淮寺碑移建安淮寺碑为清代所立,碑位于原址,额满浮雕蝙蝠祥云图,正面中央阴刻篆书“移建安淮寺碑”字样。碑文为清太子太保予告体仁阁大学士扬州阮元撰写。碑刻先前断裂为两截,年时经修复,重新树立。10移建安淮寺碑传统民俗 神话传说 《水漫泗州城传说》讲述的是明朝皇帝朱棣因修祖陵抓民夫而破了水母娘和李守志的美好姻缘,水母娘为报复水淹明祖陵的同时也淹没了泗州城,对研究泗州城淹没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巫支祁传说》讲述的是大禹治水时,曾三至桐柏,获淮涡水神巫支祁并将其锁于龟山之足,淮水始安,丰富了中华民间文学的宝库。《巫支祁传说》在淮河流域口口相传历史悠久,尤其因传说中的巫支祁井位于龟山,所以在龟山村区域内对于此传说更是家喻户晓。11泗州城出土莲瓣纹瓦当12《泗州城图》 传统舞蹈 《洪泽湖渔鼓》是在旧时的“端鼓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舞蹈。“端鼓舞”源于满族人的风俗“跳神”,后来传到鲁南地区,清末传到洪泽湖,成为渔民祈福禳灾的一种迷信活动。表演者左手摇鼓,右手击鼓,再加上变化多样的舞姿,气势恢弘。后来,洪泽湖区民间艺人对“端鼓舞”舞姿发展为模拟渔民生产劳动和庆祝丰收、祈求吉祥的动作。13洪泽湖渔鼓 人居环境 龟山村人文景观资源极为丰富,植被群落丰富,又有淮河从旁流过,自然环境丰富多彩、层次鲜明。现状基本设施较为完善,已建成生态停车场、游船码头、仿古长廊等。人民生活方式以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14村落人居环境龟山村见证了隋唐大运河的变迁与淮河漕运的兴衰,是洪泽湖流域传统村落的代表。年,龟山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苏北运河沿线唯一入选的村落,年3月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图片来源01、03、04、05、06左图图片来源:《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02、06右图图片来源:《江苏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龟山村)》 07、08、09、10、11、12、13图片来源:《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传统村落档案》 *部分图片及数据来源于相关材料,已注明来源或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如有错误,敬请指正。资料来源 《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传统村落档案》、《江苏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中乡土风貌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研究——以淮安市龟山村为例》 供稿 乡村研究所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1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2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3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村明月湾(江苏省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4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陆巷(江苏省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5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杨湾(江苏省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6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桥头(江苏省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7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村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8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莫厘村翁巷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09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衙甪里村甪里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10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严家桥(江苏省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11无锡市锡山区玉祁镇礼社村礼社(江苏省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12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前杨柳(江苏省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寻古追遗 江苏省传统村落踏察——13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余西社区余西居(江苏省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