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见概念的理解(一) 1.什么是绿肥? 答: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有时将绿色植物体直接翻压于农田耕地之中以增强土壤肥力。例如:常见的豆科绿肥,黄豆、绿豆、豌豆,黄豆根部有大量固氮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能被作物吸收的氮肥,以增加土壤肥力。豆科绿肥的优势在于种植期短而且可以与作物套种。 2.能否说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均属于外流河? 答:不能,因为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东侧也有一个内流区,名为:乌裕尔河内流区。 3.西藏的江南指的是哪些地区? 答:西藏的江南包括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林芝察隅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兼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呈现出一片浓郁的亚热带甚至热带风光,植被景观体现出强烈的垂直地带性。 4.什么是草甸?草甸和草原的区别是什么? 答:草甸草原和普通意义上的(疏林)草原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差异造成了草的类型有差异,草甸草原里的草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个头比较大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可以形象的记忆为,草甸就是“草长得沉甸甸,长得茂盛!” 5.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的区别是什么? 答:这是两个经常被搞混的概念,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应该是活着的人的所有年龄叠加/人口数约为42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则是根据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已死的人的年龄总和/总人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所以平均寿命只是一个预测值,但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 6.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 答:咸水湖可以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个淡水湖,但由于流入的水小于流出的水,湖面会逐渐变小,而蒸发量也会逐渐变小,最终实现了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之间的平衡,湖泊面积不再变化。而汇入湖泊的河水必然有少许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逐渐沉积,随着湖泊面积的缩小,盐度也逐渐升高,最终变成了咸水湖。 7.为何说洪泽湖是一个悬湖? 答:洪泽湖,在江苏洪泽湖区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8.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答:地理位置一般有差异:滑坡一般在坡面上,泥石流则一般出现在山谷之中 物质组成不同:泥石流的含水量较大 滑坡发生后坡面的坡度会有所降低,即等高线会由密变疏。 9.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是有机质丰富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不对,黄土高原属于风力沉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富含丰富的矿物质例如氮、磷所以土壤比较肥沃。 10.伊犁河谷为何成为西北的湿岛? 答: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遇天山山脉的抬升作用,成为新疆降水最为丰沛的地区,年降水量可达毫米以上。 11.国土和领土有何区别? 答:国土的概念比领土要大,国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及其专属经济区。我国的领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而中国的国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其中的万是由37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拓展出的专属经济区。 12.太阳大气结构的色球层和日冕层为何看不到? 答:主要由于光球层的亮度非常高,色球层和日冕层发出的微弱光芒便黯然失色,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只有借助光学仪器或在日全食时才能肉眼观察到色球层和日冕层。 13.为何海拔较高的山地从山脚向上,降水量是先增加后减少,一般在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答:山地降水一般在迎风坡,水汽沿着地形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山脚没有大量水汽凝结,降水较少,越往山腰水汽凝结越多,空气达到过饱和形成降水,达到一定高度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又减少。所以迎风坡山腰地带降水最为丰富。 14.如何简单识别月相?如何用月相来辨别方向? 答:上弦月呈“D”字形,月面朝西,可能有人说既然是“D”字形,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月面是应该朝东啊!但实际观察月相的时候对中国的观察者来说总是必须面向南方的天空,那么就成了“面南背北,左东右西”。残月呈“C”字形,月面则是朝东的。 15.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季节为何不是夏季? 答:喜马拉雅山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在7—8月降水特别充沛,而在冬季风力又特别的强,相对来说只有4—6月(春季),9—10月(秋季)为攀登的最佳季节。 16.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哪些?珠穆朗玛峰为何南坡较北坡的雪线低? 答:对于雪线处必然是(降雪量=积雪消融量),故雪线的高低既受降水多少的影响又受气温的影响,虽然珠穆朗玛峰南坡光照强积雪消融量大,但是它的降雪量也大,因此南坡的雪线比北坡的雪线低米也就不足为奇。请自己分析天山是南坡还是北坡的雪线较低? 17.地球上有几个无风带? 答:两个,赤道无风带和副热带无风带,由于附近地区气压差小,故而风力相当小。 注: 18.三峡工程如何蓄清排浑? 答:首先三峡水库保证一定的水位有利于发电、通航、供水。由于长江上游冬季降水较少,河流的含沙量也小,进入10月后开始蓄水在11月水位便提升至米。而夏季由于河流的含沙量大,为避免三峡水库的淤积和河口三角洲的退化,三峡库区的水位在4月以前又退回到了米以利于汛期排浑。当然在长江流域洪水来临的时候,为保住长江中下游平原,即使河水的含沙量再大,也只有滞留在三峡水库之中。 19.什么是套种?什么是轮作?什么是休耕? 答:套种是同一块耕地,同时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例如玉米地里套种豆类作物;轮作即是同一块耕地轮番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休耕即是在某块耕地本该种植作物的时候,让地休养生息一年,以积累一定的肥力。 20.什么是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答:地带性包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海陆位置)、垂直地带性,这些因素共同影响某地的气候,气候则决定植被,气候和植被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是地带性土壤。例如:江南丘陵的红壤属于地带性土壤;东北的黑钙土属地带性土壤而沼泽土则属非地带性土壤; 四川盆地的棕黄壤属于地带性土壤,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则属于非地带性土壤。因为同纬度地区紫色土非常少见,从成因上分析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围的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在盆地堆积形成,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元素较为肥沃。由于人为耕作而逐渐形成的土壤例如水稻土、黑垆土都是非地带性土壤。 21.关于在野外如何扎营的问题? 答:野外扎营一般遵循“平坦开阔、近水当道”的原则,即在地形平坦(或山脊的缓坡)、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开阔地扎营,以利于紧急事件的处理。不宜扎营于山谷之中,以防滑坡、洪流;不宜扎营于山顶之上以防雷击;不宜扎营于陡崖之下以防崩坡、坠物、山洪等。不宜扎营于密林之中,以防森林火灾或野兽突袭。 22.等值线有多少种?等值线的疏密程度能反映什么信息? 答:无数多种,等值线的疏密程度都是反映的某一地理量的变化率,例如:①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水流越急;②等潜水线的疏密则反映出地下水流速的快慢,等潜水线越密,地下水流速越快;③等压线的疏密反映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3.什么地方适合修坎儿井? 答:坎儿井实为地下暗渠,一般修建在西北地区高山的山麓附近,修建时要选择水量比较大,工程量比较小,隔绿洲又比较近的地区。 24.气旋是如何移动的? 答:热带气旋自东向西移动,温带气旋自西向东移动,这种移动规律与低压中心与副高中心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关。 25.白尼罗河流域和青尼罗河流域主体都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何白尼罗河的水量比青尼罗河稳定得多? 答:白尼罗河流域和青尼罗河流域的气候主体确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同样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实也有一定的差异,白尼罗河的源头逼近赤道,虽由于地形原因只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但靠近赤道受赤道低压控制的时间显然要比青尼罗河流域长得多,因此书上提到了白尼罗河处于“赤道多雨带”更加之白尼罗河上游有稳定的湖泊水补给,所以白尼罗河水量稳定。当青尼罗河进入汛期的时候,尼罗河干流也迎来了汛期。 26.低压就是气旋这句话对吗? 答:99%的情况下是对的。一般情况下低压就是气旋,但是不是绝对的,倘若在赤道附近有 一个低压中心,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几乎为0,所以气流无法旋转也就无法形成气旋。 27.全球气候变暖为何会使中纬度更加干旱,高纬度变得湿润? 答: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蒸发更为旺盛,山体冰川逐渐退缩终将无冰可融,干旱地区的河流逐渐消失,河流下游的绿洲也会逐渐消失,会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高纬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水汽上升易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反而增多,变得适宜耕作。 28.如何区别风化和侵蚀? 答:风化是外力使岩石表面变碎(但还贴在母体上),侵蚀是外力把上面形成的碎块儿剥离下来,搬运是外力再把这些剥下来的碎块搬到其他地方去。 29.墨累-达令河冬夏均出现汛期的原因? 答:墨累-达令河源头部分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中游大部是热带草原气候,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因此出现夏汛,下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雨型,因此出现冬汛。 30.为何同纬度的海洋上暖流流经地区海水盐度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答: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蒸发强;并且溶解的盐分多,所以同纬度暖流比寒流的盐度高。 31.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有何异同? 答:三者都是由于流水的冲积作用,但位置有所不同,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冲积平原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则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 32.水文里的水深和水位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 答:水位时水表面到海平面的高度——海拔高度;水的深度是水面到河谷(海底、隔水层等)之间的相对高度 33.北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与亚洲相比为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答: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小了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受海洋影响大。 34.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的区别? 答:二者大致相同,都是讲气流越过山地后在山地背风坡温度升高、降水很少的情况。 雨影效应只不过强调降水少而已,提到焚风,人们通常联想到高温的情况,但是二者是同时存在的。 35.什么是井排井灌?什么是井渠系统? 答::井排就是钻去浅层机井抽去机井附近的浅层咸水使得地下潜水位下降,井灌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同时淋失地表盐分,以治理土地的盐渍化。 井渠系统:井(竖井)渠(横向沟渠):输送地表淡水和深层地下淡水用于灌溉。 深层地下水:(上百米深)上有隔水层保护极难得到大气降水补给属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后不易恢复,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还会造成地质灾害;滨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 36.太行山西坡的自然带为何要高于东坡呢? 答:自然带延伸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太行山东坡、西坡的降水量都超过了毫米,但是东坡降水略多于西坡,则造成了东坡的光照热量不如西坡,故而西坡的自然带延伸得较高。 37.为何要在背斜处开挖隧道?而不在向斜处? 答:因为向斜处利于汇集地下水,况且容易塌陷。而背斜岩层上拱符合力学原理,又不容易出现地下水汇集。 38.为何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自流井盐度较高? 答:地下水来源于东部山地,长途跋涉,溶解了很多的盐类物质,矿化度高!离东部越远盐度越高。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实质是来自大分水岭东侧的大气降水。 39.夏季暴雨前为何人感觉很闷热? 答:夏季暴雨前通常气压会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高,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呼吸系统功能不好的人很不适应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40.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秋高是指的秋季高气压控制的晴朗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含氧量高,人感觉呼吸顺畅,故称之为“气爽”。 41.为何新疆天山上的“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答:因为塞里木湖位于天山北坡紧邻伊犁河谷地带,地处西风的迎风坡,有来自大西洋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充沛降水,造就了这个淡水湖。 42.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区位于哪里? 答:孟加拉国沿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和大面积的人工红树林。 43.怎么判断一个自然带是否是按非地带性分布? 答:非地带性,即不按常规出牌,既非经纬度地带性又非垂直地带性。例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荒漠,是因为地处西风的背风坡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地球上其他与之纬度相当海陆位置相当的地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44.“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请问积雪为何能够保温? 答:冬天麦盖三层被,说明积雪覆盖有对冬小麦保温的作用,是不是由于积雪阻止了作物与外界的热交换,让其温度恒定在了0摄氏度左右,这一气温相比外界已经很高了。 45.为什么春秋两季的寒潮对我国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答:因为秋天有的农作物还没有完成收获,例如:“打了霜的茄子”;春天气温本来已经开始回升,农作物已经开始生长,遭遇寒潮农作物很难适应。就是人在春秋两季也很难适应多变的气温而容易感冒。 46.GPS定位至少是3颗还是4颗卫星才可以定位? 答:三维坐标:——观测静态的物体需要3颗 四维坐标:——观测动态的物体需要4颗,可以根据四维坐标计算速度,位移等量 47.杆影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取决于太阳与杆的相对位置,例如太阳在杆所在地的东北方向,则影落西南;太阳在杆所在地的正南方向则影落正北(正午时刻)。 48.树木的年轮能反映些什么信息? 答:年轮宽表示那年光照充足,风调雨顺;若年轮较窄,则表示那年温度低、雨量少,气候恶劣。 49.地形和地貌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五大地形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②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面貌,是不同的地质条件造就的,各种内外力作用后的结果。根据形态分类则可以划分出五大地形;根据成因分类则有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风蚀地貌、雅丹地貌等。 所以说,地貌的概念其实比地形要大。 50.综合题中回答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有什么差异? 答: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回答的关键点位“两期、两量、两水” 河流的水系特征则需要回答: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水系的形状、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