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喜讯:我院退休老同志谢金山撰写的“我与法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章《扬起希望的风帆》一文,刊登在《人民司法天平》年11月下旬刊(第33期)。 目录《扬起希望的风帆》一文主要讲述了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休干部谢金山自一九八八年从洪泽县委办公室调到法院任副院长这三十年间法院的巨变,情感真挚,文笔生动,值得一读! 扬起希望的风帆 我是一九八八年从洪泽县委办公室调到法院任副院长的,能到审判机关工作,心中顿生一种喜悦和自豪.但走进法院的大门,味儿好像突然变了。 走进办公室,会计告诉我:“法院账上既有外债还有内债,连干警上法律业大的学费都付不起”。我分管的经济庭庭长告诉我:“经济纠纷案件每年办百十件,严重缺乏案源,有些审判人员没事干”。我到基层法庭去看看,由两排破旧平房组成的小院子里,杂草一尺多高,酷似一个放牛放羊的场地。再看看干警宿舍,大多挤在外单位的宿舍区,转业干部进院全靠租房。一位老庭长心酸地说:“我只盼有个住处,否则,老了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我还听到一则笑话,由于干警年龄偏大,文化低,在一次庭审中,竟然对当事人说:“你们就看我的面子同意调解吧。” 那阵子,我走到哪里,两条腿都觉得沉重,心情则更加沉重。我想,改革十年了,审判重地的法院,似乎还没被春风吹绿,原因在何处?也许是万事开头难吧,我自问自答。 图为谢金山(左四)陪同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华联奎(右四) 视察蒋坝法庭后与干警合影 从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八年,我见证了法院改革的第二个十年。党组为了打翻身仗,院庭长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先后到本省的大丰、东海法院,到省外的莒南、海淀等先进法院学习。我们无案办,而人家为什么有案源?我们队伍中有“软、懒、散”现象,而人家又是如何抓队伍管理的呢?所到之处,兄弟法院的改革热情高涨,改革举措有力,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回来后,我们吸取人家经验,并结合本院院情,修订岗位目标责任制,掀起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工作热潮。经济庭助理审判员张贵银吃住到几十里外的湖区、船头,三个月审结案多件,成了全市的办案状元,查查他的办案质量,也不存在偷工减料现象,我们就抓住这个过硬的典型,号召大家学习张贵银,全力以赴办好案。自九四年到九六年,审结案件数连续翻番。仅九六年就审结多件,被市政府荣记一等功,省、市法院多次宣传我院经验,来院开现场会。人民法院报还在头版头条刊载我写的经验文章---《不停息的冲剌》,省内外有30多家法院领导为此来院学习。在大干的同时,硬件方面也得到了改善。不仅建起了审判大法庭,新的办公楼又拔地而起,四个法庭全都面貌一新,而且建起了两个干警宿舍区。巨大的变化,使干警的精神为之振奋,人人都蒙生了创一流法院的希望。此刻,我回顾法院改革的第二个十年,我心里甜甜的,改革的春风终于吹绿了洪泽法院,希望之帆又升高许多。 从一九九九年到二OO八年,是法院改革的第三个十年,全院干警不骄不躁,在改革中勇当“弄潮儿”。这期间,正是各地企业改革风起云涌之际,有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从关停并转走向破产。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法院挑起了为企业办破产案的重担,大家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经济审判人员与政府相关人员成立清算组,日以继夜到企业搞财产登记和债务清理,然后制定清偿方案。张贵银等审判人员还为炼铁厂到外地追回几十万元的死债呆债,确保破产程序顺利进行。在全院干警共同努力下,先后审结了几十起破产案件,在全市名列前茅,也为洪泽经济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对每个企业能否破产,总是先与政府分管领导商讨再三,也曾多次参加破产清偿大会,当见到各方代表在破产协议上签字的时候,我原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二OO八年以来,笔者虽光荣退休,但仍一直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