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校 年9月4日我带着神的呼召、家乡教会弟兄姐妹的托付和自己对圣山的向往,在王问强长老的陪同下来到了坐落于南京市亚东新城区(仙隐北路5号)杨梅山麓的江苏省基督教的最高学府——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年升格为本科神学院校,并且更名为江苏神学院)。开始了我在“圣山”上三年的学习与生活……。 教学楼 离别母校一年之际。心里非常怀念母校的人和事,以及圣山上的学习和生活。下面就把回想到的点点滴滴和大家分享,以表达我对母校的怀念之情。 入学第一课:军训 军训 初识大尉 我和王长老在学校的门口一下车,就有同工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帮我搬运行李,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后来知道)是在学校办公室工作的安大尉同工。他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并且说欢迎我的到来。然后一起把我的行李送到后面的男生宿舍房间。安顿好以后,大尉同工问我:“弟兄,还要我帮什么忙吗?”。由于初到学校,要添好多的用品,我说:“你能带我到附近的市场,买一些日用品吗?”,他说:“没问题!你坐了好长时间的车子,一定很疲劳,你休息一下,我下午过来带你到大唐买东西。”经过中午的休息,体力恢复了很多。下午,大尉同工,如约而至,带我到几里之外的大唐农贸市场买到了我需要的日用品。在以后的时间里,大尉同工在好多方面都给我提供帮助。在此,向大尉同工,表示感谢。 我的舍友 我在房间住了三年,我的第一任舍友是来自江都教会的田长贵大哥(年按立牧师圣职)和来自盐城市响水教会的程祥弟兄。我在学校第一年是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田长贵大哥已经40多岁,服侍教会多年,之前已经来学校进修过一年,现在已经按立长老圣职。他现在又来读中专,现在是二年级。田大哥是学生会副主席,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要担负学生会的工作(分管食堂工作)。我看到他每天都很忙,学生会的工作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但是他不忘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时候他看书写作业到凌晨。他是我们的老大哥,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常常关心我们,每次回家都会从家里带一些扬州的土特产与我们分享。常常劝勉我们:“要抓住神给我们预备的机会,好好学习,2年的时间很快会过去,如果荒废学业不仅对不起神,也对不起家乡的父母和弟兄姐妹”。 田大哥比我们高一届,所以比我们早毕业一年。他毕业后回家乡教会侍奉,年又考入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泗洪教牧班,毕业聚餐会上,我们还一起寒暄过,现在也还有联系。 程祥弟兄年龄比我小几岁,但是信仰很好,注重灵修。很勤快,由于我身体不好,宿舍和卫生间的卫生常常是他主动打扫。他酷爱弹钢琴,也练就一手好琴技。 和程祥弟兄合影 第二年学校宿舍调整程祥被调到宿舍,我仍然在宿舍,但是我们还在一个班级学习,中专毕业以后,我们又一同考上大三插班。毕业后他先到无锡教会侍奉,然后到苏州太仓教会服侍,我回家乡教会侍奉,但我们依然有联系。更巧合的是,我们俩同一天走进婚姻的殿堂,我通过给他证婚的汤金珠牧师转达对他的新婚祝福,他则打电话对我祝福!很感恩! 周荣乐弟兄和妻子合影 后来,和我同居一室的有来自宿迁市沭阳教会的章春弟兄和我的同乡周荣乐弟兄(年9月至年7月)和来自淮安市金湖县教会的吴军弟兄和来自盐城市滨海教会县的赵恒建弟兄(年9月至年6月)。 赵恒建、花海洋、吴军(已经按立牧师) 我们的大家园 我们是届中专班,由于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停收中专班,因此,我们成了圣经学校最后一届中专班,能够赶上末班车,同学们都格外的感恩。这届中专班共录取42名学生,2年后毕业时还有37位。开学第三天南京一位同学自己退学;途中,来自启东的蔡惠姊妹因病休学,后来退学;徐州睢宁的邹雪娇姊妹因故退学;宿迁的谭月梅姊妹因家庭原因退学;来自常州溧阳的周新芳姊妹的丈夫出工伤,休学回家照顾丈夫。 42位同学是当年从江苏教会多位报考圣经学校的考生中择优录取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闪光点和独特的恩赐。 柳明和程祥 但是,没有一个人为自己的优点感到骄傲。弟兄姐妹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悟:“不是我比其他弟兄姐妹优秀,而是我比大家更加软弱,是神特别的恩待我们,给我们预备一个装备和造就的机会。”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情况不同、教派背景不同,但我们能够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生活,配搭侍奉,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摩擦,但是因着基督的爱,都会饶恕对方,弟兄姐妹之间是很和谐的。 和来访的香港崇基神学院同学合影 如今,我依然记得:在教室里我们学习的情景;第一次交通会上的自我介绍;交通赞美会上一边品尝着西瓜、苹果、橘子……一边交通、赞美的快乐场景;我们还在餐厅里吃饭,操场上锻炼身体,礼堂里早晚祷、听讲座、祷告会的情景。晚饭后,校门前的路上、南京师范大学茶苑里也留下我们的脚步。 南京师范大学·茶苑 还有一些同学给我印象深刻,成熟的柳明、学习刻苦认真的郑为琴、 琴痴张菊英、潇洒爱笑的黄英、热爱集体的刘元豹、不爱言笑、讲道掷地有声的李观清、爱开玩笑的马飞、做事认真的杨平、能歌善舞的王娟。 能歌善舞的同学 左到右:倪华健、王娟、杨平同学 现在西班牙服侍的黄震强同学 吴国琴同学,现在是长老 王婕同学 王娟同学 黄英同学,已经按立长老 我还不能忘记陪伴我们二年的班主任郑彦玲老师。 作者和郑彦玲老师(牧师)合影 盛伟弟兄现在是长老了 弟兄姐妹在学校的学习实在不容易,特别是已经成立家庭的弟兄姐妹。他们要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同学家里的老人患病需要照顾,如,我们在上中专一年级的时候来自淮安洪泽教会的黄英姊妹的父亲患病(后来去世);还有来自宿迁教会叶素菊姊妹她本人年考入圣经学校,她的两个孩子在年9月考上高中,需要辅导。 但她们都珍惜神给我们预备的两年的学习机会,不辜负家乡教会弟兄姐妹的希望,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在这里学习。除了以上提到的五位弟兄姐妹因故退学或休学,两年来,其他弟兄姐妹都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还有身体不好的也都坚持读完,并顺利完成学业,拿到要求的学分而毕业。到年7月5日,共有37位同学拿到中专毕业证书。 毕业前夕,访问南通 其中有19位考入大专三年级插班就读,笔者也是其中的一位。所以,有幸在这里学习了三年。 毕业合影 课程设置 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丰富的课程。也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授课。中专的时候学校为我们安排了:新约概论(冯向云牧师)、旧约概论(李晶伟老师)、耶稣生平(万洪林牧师)、希伯来民族简史(李基银牧师)、五经(王婕老师)、基本要道(王婕老师)、旧约历史书(范景芳牧师)、但以理书(李基银牧师)、乐理(郑彦玲老师)、使徒行传(赵誌恩教授)、圣经地理(冯向云牧师)、罗马书(冯向云牧师)、基督教伦理学(冯向云牧师)、约翰福音(万洪林牧师)、以赛亚书(李晶伟老师)、教会历史(刘维芳牧师)、中国基督教史(张克全牧师)、教牧心理学(计灵恩牧师)、监狱书信(计灵恩牧师)、普通书信(万洪林牧师)、耶利米书(李晶伟老师)、哥林多前、后书(冯向云牧师)、启示录(万洪林牧师)、诗篇选讲(李晶伟老师)、宣道法(刘维芳牧师)、系统神学(吴四海老师)。 圣诞节聚餐 大专插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安排了:新约神学(赵誌恩教授)、旧约神学(林培泉牧师)、释经学(万洪林牧师)、基督教思想史(谢芬芬老师)、西方哲学史(杨海征教授)、中国哲学史(杨海征教授)、教会管理学(张克运牧师)、毕业论文写作(林培泉牧师)、教牧学(赵宇牧师、唐勇权牧师)、诗歌智慧书(王婕老师)。 学习钢琴的同学和老师合影 此外,学校还为我们安排了,美术(刘世和牧师)、电脑操作(陈若平老师)和诗班和声乐;每周三下午,还邀请学校的董事和各方面的专家为我们做讲座。 牧者关怀 由于笔者身体不好,我格外的得到牧者很多的关怀,学校原来把我安排在三楼住宿,当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刘世和牧师把我调到宿舍住。 院牧计灵恩牧师每次遇到我,都会问:“你在这里学习身体吃得消吗?”,当听到我回答她“计牧师,我来到学校身体好了很多”以后,她很为我高兴。我也有两次主动就侍奉和婚姻方面的问题和计牧师交通,她都给了我很好的劝勉。 班主任郑彦玲老师和她的爱人万洪林牧师也数次和我交通,问我身体的情况、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因车祸归天的冯向云牧师在生前也数次询问我家庭的情况和教会的情况。冯向云牧师因车祸于年11月4日蒙召归天让我倍感悲痛,她的离世是圣经学校和江苏教会的一大损失。 第一排中间的为冯向云牧师 李晶伟老师和张克全牧师也常会和我交通学习上的问题。 左为李晶伟牧师,右为张克全牧师 此外,学校后勤的张明峰师傅、路彩萍阿姨、杨德荣师傅都在生活方面给我关心,不能不说。点点滴滴很多,恕不能一一述说。 “施比受更为有福” “施比受更为有福”出自《使徒行传》第20章35节,保罗告诉我们是主耶稣说的,鼓励人施舍和付出。现在对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含义。母校于年建校,到年走过了10个年头,年11月13、14号两天是母校十周年校庆。 我们作为在校生,参与了这次校庆活动。由于在校庆活动中每个弟兄姐妹都有自己的服侍岗位,不能去参加校友合影。张克运校长劝勉我们:“弟兄姐妹,你们是在校生,属于学校的主人,要有所牺牲,你们不能去照相没关系,我们在校庆活动结束之后,会为你们补照一次,我们已经把名字起好了“施比受更为有福”。我们没有参加校庆的开幕式,校庆十周年校友合影中也没有我,但是校庆活动中有我服侍的身影。我不仅参加了母校十周年校庆,我还参加了服侍,我更为有福。 我在这里服侍你 学成毕业 年6月2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完成了在圣山上的装备,带着牧长、老师的谆谆教导,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教会,这一天我从神学院的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基督的工人。我知道山下布满荆棘,道路崎岖难行,但我相信有神的搀扶和引领,我会一直走下去…… 毕业献诗 要下山了,我舍不得走。因为我留恋生活了三年的院宇,留恋陪伴我成长的一草一木,留恋带给我神话语和在生活上给我帮助的老师,还有在后面默默无闻工作的、供应我们生活的后勤师傅。 领毕业证书 “母校”,你把我从一个对福音事工只有一腔热情、对神认识浅薄的人,陶造成对福音事工更加执着的基督工人;你把一撮卑微的泥土,陶造成贵重的器皿。“母校”我感谢你! 和恩师握别 诚如刘世和牧师所说:“江苏省基督教圣经专科学校是圣山,也是旷野”。这里是一个造就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了圣经知识和各种牧会方面的知识,也使我们与神有了更亲密的交通,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锻炼,为回教会侍奉打下了基础。 母校后山的仙鹤亭 回到教会侍奉,我的经验有限,需要我继续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母校,帮助我找到了自学的方法,坚定了我侍奉的决心!帮助我找到了侍奉的方向! 母校我没有离开你,我在梦中天天和你在一起! 母校你给我太多太多,我只有感恩、感恩……高唱“哈利路亚!”谢谢你我的“母校”!二十周年校庆再见!(本文大约创作于年) 母校十周年校庆照片 赞赏是对作者的鼓励 赞赏 人赞赏 骞胯タ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濂藉尰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