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裴圩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围绕转型抓项目、宜居抓生态、脱贫抓增收、强基抓党建这一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美好裴圩建设。今天的《献礼70年--空中看泗阳》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进裴圩,领略她的独特风采。 一组航拍画面 裴圩镇位于泗阳县城东南,依傍风光秀美的洪泽湖,境内黄码河、高淞河贯穿其中,众裴路、裴高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湖滨风光非常怡人。盛夏时节,走进裴圩镇,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记者丁梦:“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裴圩镇的稻虾共生项目基地,在我身后,村民们正在进行虾笼的下放工作,隔天凌晨,这些虾笼将会迎来大丰收,很快新鲜美味的小龙虾将会出现在市民们的餐桌上。” 稻虾田里致富忙,这是裴圩镇大力发展“稻虾共生”项目带来的喜人景象。年,该镇根据自身特色优势,把“稻虾共生”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富民工程加以推进,沿省道两侧规划发展“稻虾共生”项目,总规划发展面积2.5万亩。目前,已经建成“稻虾共生”项目基地1.7万多亩,成立了泗阳县众成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裴圩镇“稻虾共生”项目基地种养大户支国金:“第一季的话我们龙虾产量在每亩地两百斤左右,目前的市场价是15元每斤。我们会在7月1号以后种植水稻,我们今年播种政府主推的南粳27、28号水稻,一亩效益会在斤左右。” 据悉,合作社共带动周边20余户发展稻虾共生,并吸纳60余人到基地务工,其中低收入人口22人,年户均增收近2万元,荣获市生态高效农业重大项目(规模基地类)推进奖。 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实施发展项目,借力开展结构调整,裴圩镇的特色农业可谓是好戏连台。位于该镇省定经济薄弱村陈集、大众、营顶境内的陈集果蔬基地占地面积多亩,从事红椒、西瓜等设施蔬果生产,总投资万元。基地的农产品常年销售到上海、淮安等地,年均销售额万元以上,实现利润万元以上。 陈集果蔬基地负责人陈洪林:“春季以种植西瓜为主,到秋天,就是以青椒和红椒为主。今年的效益还是可以的,早春的第一季西瓜每斤卖价两块五左右,现在的西瓜卖价每斤在一块八到两块二之间。” 此外,该项目投资主体联合土地流转的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基地教学的方式,带动周边80多户社员发展红椒、西瓜等设施蔬果生产。项目同时优先吸纳低收入户务工,日常用工人左右,人均日薪80元以上,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切实增加了低收入户的务工收入,为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在聚焦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农业的同时,裴圩镇还聚焦绿色家园,坚定不移推进美好裴圩建设。该镇陈集集中居住点规划分东、西两个地块共亩,将新建套住宅。今年裴圩启动实施了东区地块,规划用地98亩,新建房屋套,满足了陈集及周边瓦房、营顶、陶万、倪东、大众等西北片区搬迁安置。 记者丁梦:“陈集村的规划建设还保留了村庄的原有特色风貌。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村口公园,村口公园把陈集的标示用秤砣的形象进行展示,还加入了算盘等一些元素,突出陈集的集市特色。” 围绕宜居抓生态,裴圩镇切实抓好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退圩还湖、路网改造、绿化亮化“四项工程”,加快完成农村公路通达、水污治理路网、管网改造建设任务,以及陈集、东南等4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环境。 裴圩镇居民胡继栋:“道路宽敞,绿化也好,住房盖得也漂亮,我们感到住的舒心。”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项目的支撑。裴圩镇聚焦招商引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鞋类制造、板材加工、资源再生产业等全力开展招商,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年完成进镇园区企业11家,其中万元竣工项目2个。同时,完成申请千万元技改项目验收2个,兼并重组项目企业1个,确定销售超万元项目主体企业培育4个。 记者丁梦:“这里是琴工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企业的包装车间,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产品的包装工作。据了解该企业主要生产工业缝纫机机架、台板和组合式裁剪台等,产品主要出口到乌克兰、印度、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该镇全民创业园的宿迁琴工缝制设备有限公司,于年年底全面投产,项目总投资9万元,年产值在万元左右,现有员工多人。 宿迁琴工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颜永文:“订单很多,政府对我们也很支持的,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派人过来帮我们解决,帮办很给力的。” 宿迁琴工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员工陈月红:“我们在这里上班,工资还好,待遇还好,在三千元左右。” 通过一整天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裴圩特色农业亮点纷呈、镇村建设日新月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坚信,在今后,裴圩人将抢抓机遇、苦干实干,为描绘魅力新裴圩而努力奋斗! 来源: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