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 旅游业发展迎来广阔空间,旅游综合性战略产业也迎来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推动“旅游+”跨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大力建设旅游强省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最江苏”本期推出系列专题,一起回眸江苏旅游发展这些年。江苏是我国七大重点旅游省市之一,也是沿海、沿江、新欧亚大陆桥等人口、经济密集带的结合部及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结合部,地缘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从而有能力成为国际旅游的门户和国内旅游的核心。 江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省政府发布实施多个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与国家旅游局签订局省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江苏构建“四带两圈一网”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促进资本、项目、产品集聚,培育全省旅游增长轴和增长极。 立足特色 聚力打造四大旅游带 纵观南通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将濠河、五山、滨江、唐闸等中心城区打造为水意慢生活的旅游核心,开辟沿海、沿江两条旅游休闲带,打造苏通大桥航母世界、崇启大桥圆陀角度假区、沪通铁路大桥五洲森林公园,发展长寿养生、森林湿地、水乡风情、家纺购物……南通市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突出规划引领,拉开了该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并科学纳入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为未来全市旅游发展留足了战略空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制的创新。南通市把旅游业纳入该市“四个全面”综合考核,并大幅提升了旅游项目在全市项目考核中的比重。以考核为导向,南通旅游发展步履加快,业态更加丰富:“旅游+农业”方面,金土地生态园获批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省星级乡村旅游区数量全省第三、苏中苏北第一;“旅游+体育”方面,途居南通房车露营地被命名为“长三角房车旅游标准化示范营地”;“旅游+工业”方面,工业旅游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做优“旅游+”,推动旅游与工贸、农业、文化、体育、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让南通旅游走出产业能级提升之路。 南通依托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紧盯长三角地区、赴长三角游客、南通飞机火车通达城市三大目标人群,借力“环沪旅游名城”优质资源,做好“上海+”“苏州+”“杭州+”和“迪士尼+”文章。近年来,南通先后启动五山、濠河等景区综合开发和整改提升,打造了一批“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旅游“爆款”。 江苏聚力打造长江名城旅游带。推进长江岸线的景观提升,依托丰富多彩的长江景观带和大江风貌,实施水陆联动、城江呼应的旅游开发方式,展现江苏名城风采。在严格保护生活与生态岸线前提下,推进游轮游艇码头、特色风景道、旅游慢行系统、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设施的建设,开发长江休闲旅游。科学利用长江岛洲,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上下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黄金水道旅游线路。 作为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扬州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将感恩运河、守护运河、反哺运河的绵绵情怀融入城市血液和基因,以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努力谱写新时代扬州运河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科学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中,扬州大力实施“运河文化+”工程,围绕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和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文化产业尤其是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打造。 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方向,该市布局打造了宝应湖、清水潭、邵伯湖、凤凰岛、瘦西湖、瓜洲、天乐湖7个旅游度假区;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培育运河沿线瓜洲、湾头、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个旅游风情小镇,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项目县域全覆盖。以再现历史生活原貌、赋予现代气息为目标,打造了“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盂城驿历史文化旅游区;以时尚、动感的设计元素全新发掘运河沿线空间的生态、文化、生活价值,创新打造了凤凰岛、极地海洋馆、小镇等项目。 江苏聚力打造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带。充分挖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构建运河沿线旅游城市带,将大运河江苏段打造为大运河国家旅游风景道核心精品段。立足水城、水乡等原真性景观,加强运河遗址及生态岸线的保护,修复沿线生态环境,优化景观质量,再现并丰富大运河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加强大运河遗产品牌与沿线城市旅游的联动发展,重点推出度假休闲、文化体验等具有运河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以运河旅游的开发,促进沿线城市间的互动发展,打造跨市水上、陆上游线。 依托江苏沿海地区山、海、岛、沙滩、生态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等特色资源,江苏同时致力打造沿海生态旅游带,开发以淤泥质潮坪海岸、滨海湿地为江苏特色的沿海旅游产品,建设贯穿沿海三市,江海联动,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南黄海旅游带”,打造“南黄海生态之旅”品牌。创新连云港海滨休闲度假、盐城湿地生态休闲、南通海洋运动休闲等旅游发展业态。打造G38等沿海景观大道,沿线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沿海旅游休闲新基地。 江苏还充分发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独特优势,挖掘本地丝绸之路相关文化资源,依托楚汉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酒文化等优质资源,打造东陇海丝绸之路旅游带,将东陇海沿线区域打造成为旅游快速发展新高地。 发挥地区优势 着力发展两大旅游圈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坚持以环太湖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工作思路,通过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吴中的原生态自然村落保存完好,有着“诗画田园”般的苏南乡村的传统景观氛围。柳舍村的江南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民宿经济悄然萌生。柳舍村将村民多余空置的房屋打包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民宿集群化效应日益显现。随着多家民宿的入住,有效地使村民的宅基地资产得到良好的租金回报。与此同时,增加了许多就业的岗位,特别是解决了部分身有残疾村民的就业,使得柳舍村乡村生活与创新生活理念水乳交融,体现了现代中国的乡村美学。 吴中全区备案旅游民宿家,已初步形成东山镇、金庭镇、临湖柳舍、越溪旺山等多个旅游民宿集聚区,旅游民宿直接经济产值过5亿元。在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下,旅游民宿已经成为吴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精品旅游民宿更是成为撬动创业富民的新支点。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过去几年,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确定了“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定位,开始足球产业配套方面的探索与投入。足球设施作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省、市体育特色小镇、中国体旅目的地的拳头项目,近年来,度假区已经获得包括苏州市体育产业基地、苏州市体旅精品项目、苏州市体育特色小镇名录等多项殊荣。 如果说足球产业配套起步不久,那么环太湖竞走赛早已是体育IP。环太湖竞走赛连续多年在太湖度假区开跑,途经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滨湖红”、“太湖蓝”环太湖路段,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竞走界的一大赛事。不仅如此,围绕环太湖赛IP,环太湖自行车赛已是名闻遐迩。近年来,衍生出的“环太湖迷你赛”“拉力赛”等品牌,通过打造环太湖旅游节等形式,将太湖特色文化与环太湖赛事IP相融合,进一步刺激了当地旅游的发展,也是近年来“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 发展全域旅游是吴中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体旅融合,充分挖掘和彰显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将是吴中促进多业融合、创新多元业态、提供多样体验,打造苏式生活典范的核心抓手。 江苏着力发展环太湖旅游圈。发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进一步集聚旅游精品项目和产品,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东方风韵度假胜地。 品味大闸蟹,夜游水釜城,连续第十五年洪泽湖大闸蟹节的举办,让无数游客和“吃货”对淮安洪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