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东与金湖县、滁州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滁州市天长市、滁州市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至东北与分别泗洪县、洪泽区接壤。 盱眙民间流传着许多古老的有趣故事,主要有:传说、故事、神话、笑话、谚语等,其中尤以传说、故事居多。一是以杰出人物为内容的传说和故事。如朱元璋的传说,戚天官的传说,徐偃王的传说,管鲍分金亭的传说,泗州大圣的传说,陈婴的传说,苏轼、米芾的传说,陈毅、罗炳辉、李桂五的传说等。二是以地名掌故为内容的传说和故事。包括建筑、街巷、寺庙、桥梁、湖泊、集镇、村庄等。如盱眙的来历,黄花塘的传说,明祖陵的传说,水漫泗州的传说,禹王河与九里荒的传说,万塘的传说,四十里桥的传说。还有史事、民俗、动植物、土特产等方面的传说,如磨盘山与摩旗山的传说,七品县令为何称芝麻官,紫竹林为什么没有紫竹,野马追、泽兰的传说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分别从不同侧面,饶有趣味地介绍了盱眙的人物历史、自然概貌、社会生产、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愿望。对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增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传说故事已结集出版,有的还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如“水漫泗州”、“虹桥赠珠”、“真假新郎”、“铁山寺传奇”、戚天宫的传说等。 (盱眙天泉湖) (盱眙天泉湖) (盱眙都梁阁) 盱眙的烹饪技艺,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信息,而且淮扬菜中有许多菜肴出自盱眙并留有历史典故。盱眙菜源于淮扬菜,但又不同于淮扬菜,它不仅吸纳了徽菜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借“明皇故里”之缘,把皇帝宫廷菜肴的技艺也融合其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味。究其特点有五个方面:一是注重选料。取材全部源于本地,注重“鲜、活、嫩、绿”要素。二是讲究烹调。盱眙菜的烹调技艺可归纳为八个字,即:拌、炒、烩、烧、炖、烤、焖、卤,综合了其它菜肴的制作技能。三是重视营养。最大特点就是加工精细,讲究营养搭配,并注重菜肴的营养价值。四是追求风味。盱眙菜讲求原汁原味,追求色、香、味、形的统一,注意荤素搭配、干湿搭配、营养搭配。五是体现文化。部分传统特色菜肴都有历史文化渊源和传说典故。如“爆腌白鱼”源于明清贡品淮河白鱼的制作,“重八烧鹅”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典故;“乾隆虎皮豆腐”源于乾隆皇帝巡游,路过淮河时吃过的一道民间家常菜肴。 (盱眙龙虾) ----------------------------------------------------------------------- 原唱《盱眙之恋》 萨克斯原声演绎《盱眙之恋》 (转发分享文章并私信客服可以获取萨克斯、单簧管、长笛曲谱伴奏) 乐谱嘉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