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合肥市、阜阳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宿州市。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宿州市属于其中之一。从人口总数来说,宿州市排名全省第三位。不过,宿州市只下辖了1个区、4个县。那么,宿州市5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安徽省属于我国中部六省之一,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安徽省的总人口多万,略少于湖南省。安徽省各地的农作物产量很高,而且种类非常丰富。安徽省下辖了16个地级市,其中,省会合肥市的人口最多,达到了多万。阜阳市紧随其后,人口总数达到了多万。宿州市的总人口达到了多万,排名全省第三。

不过,宿州市只下辖了1个区、4个县,管辖范围并不算大。在宿州市下辖的4个县中,其中的2个县,都拥有多万人口,属于人口大县。宿州市的地形比较平坦,基本上以平原为主,平原就意味着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那么,宿州市5个区县的区划,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这与安徽省区划调整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西辽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元朝,开始面临各种头疼的问题。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密密麻麻排列顺序,元朝茫然了。

各地的人口、耕地、农作物情况很复杂,以耕地为例,各地的耕地由于地质结构和气候不同,分为了黄土地、沙土地、丘陵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的耕地,分为了上中下3个标准。各地的农作物很复杂,例如大豆、小麦、高粱、水稻等等,五花八门,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对于这么复杂的地方情况,元朝不知所措。

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甘肃行省、四川行省、江浙行省等等。每个省下辖了各个,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

当时,安徽北部划入了河南江北行省管理,自然也包括宿州等地。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并不完善。首先,各省的区划面积太大,管理难度大。第二,各地的机构重叠严重,出现了反复交叉的情况。到了元朝统治末期,行省制度几乎名存实亡。年,安徽凤阳人出身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结合明朝的实际需要,从元朝各个行省的框架进行调整。

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区划的模式。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当时,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已经形成,例如河南省、江西省、福建省等等。至于南直隶,大体上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江苏省。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根据清朝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各省的区划。

最后,形成了大清内陆18个省的区划。当时,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由于江南省的面积太大,存在管理难度。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结合江南省的实际情况,江南省被拆分,设立了安徽省、江苏省。安徽省的省会在安庆府,江苏省的省会在江宁府。

安徽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安庆府、庐州府、六安州、泗州等等。至于宿州市下辖的4个县,部分隶属于泗州,还有一部分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府管理。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重要项目陆续开始。出于地方管理的需要,江苏省被临时分为了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安徽省临时分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当时,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县,临时划入了宿县专区管理。宿县专区下辖了宿城市、县、濉溪县、砀山县、萧县、永城县、灵璧县、泗县、泗洪县、五河县、怀远县等11个市县。

年,划入宿县专区的永城县、萧县、砀山县,分别还给了河南省、江苏省。不过,这样的情况,仅仅维持了3年时间。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省的泗洪县、盱眙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而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则第二次划入了宿县专区管理。到了年,宿县专区被撤销,大部分县并入了蚌埠专区。

由于蚌埠专区下辖的县太多,按照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年,重新设立了宿县专区。此时,宿县专区下辖了宿县、濉溪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五河县、怀远县、固镇县等9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宿县专区更名为宿县地区,但管辖范围的变化并不算大。

年,宿县地区的濉溪县,划入了淮北市管理,宿县地区下辖8个县。年,在宿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设立了宿州县级市,隶属于宿县地区管理。80年代前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年,宿县地区下辖的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划入了蚌埠市管理。

此时,宿县地区下辖了宿州市、宿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总计6个区县。随着宿县地区的发展,年,宿县被撤销,并入了宿州县级市。年,宿县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宿州地级市。与此同时,宿州县级市也被撤销,设立了埇桥区。截至这个时候,宿州市1个区、4个县的区划彻底形成,总计5个区县。

分别是: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近年来,随着宿州市的持续发展,宿州市的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萧县,产业结构非常完善,发展非常迅猛。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后说一点,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大家注意。最近,抄袭者,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