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报编者按:9月11日,《新华日报》以“构建文化强县洪泽打造‘大湖文化’”为题,报道我县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此报道还被江苏省委新闻网、人民网等重要网站转发。现将《新华日报》报道予以转发。 彩色骑行道亮丽夺目,两侧绿树成荫。9月8日上午,洪泽湖大堤上观光的游客和健身的市民来来往往。洪泽湖博物馆原馆长裴安年告诉记者:“岁的洪泽湖大堤去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旅游人气飙升。” 洪泽县金高坤剪纸工作室,十几个孩子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剪纸。现年50岁的金高坤是市级非遗项目洪泽湖民俗文化剪纸传承人,他说:“我的剪纸一般以记录、再现洪泽湖地区各行各业、居民生活场景为主,有古代生活的,也有现代生活的。” 在民间,洪泽人一直在主动传承和发扬着地方文化。洪泽湖渔鼓已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龟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村落。 “上善包容、务实苦干、和谐共生”是“大湖文化”的传统品质。“大湖文化底蕴深厚,是洪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基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董蔚介绍,近年来,洪泽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打造大湖文化品牌为主引领,以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突出规划布局、思想引领、集聚发展、品牌塑造、形象提升,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8日下午3点,位于该县湖滨花苑小区内的社区草根文化艺术团,正进行排演。“艺术团会员都来自社区。”团长杜成明说,“艺术团成立十几年了,自编自导地域特色节目,经常被邀下乡演出,很受欢迎。” “民间文艺组织在洪泽有很多,政府一直在扶持这类团体的发展,同时更重视文化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县文广新局局长陈礼新向记者介绍,按照“县有三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要求,全县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已超过10亿元。洪泽不仅有苏北一流的夕阳红大院、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还有遍布城区的法治、德育、休闲等各类文化广场。“县、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实现了全覆盖。全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平方米,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元,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基本形成,苏北领先。”陈礼新称,而且,地方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新路径,组织文艺精品展演、展览,举办市民文化节、农渔民读书节、水釜城庙会、文化“四送”等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9日下午3点,在洪泽县夕阳红大院里,几百位老人读书、下棋、打牌,怡然自得。据介绍,假日里每天还有上百名少儿排练舞蹈、练习琴棋书画、学习剪纸。 9日下午4点,高良涧街道临河社区,文艺活动中心非常热闹,一组人在排练柔力球表演。柔力球队队长徐素花曾带队到香港和台湾参加过比赛。“社区文艺活动场所常态化开放,老中青三代的身影这里都可以看到。”该社区书记谢爱国说。 去年底,洪泽县公开招聘了18名文化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颜盈盈告诉记者:“作为从外地引进的声乐人才,充分感受到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群众对文化的热情,我可以更好的发挥专长。” 今年,洪泽县设立了万元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事业发展。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培植工程,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洪泽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水釜城文化产业园、文体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洪泽深入实施“凝神”“凝心”工程营造了氛围,以文化引领向上、向善、向美,在洪泽已成风气。“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百名好人宣讲百村行”等一系列活动反响热烈。 年洪泽县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县委书记徐东海说,“幸福洪泽”建设不可缺少文化的滋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选择与基层群众生活密切的关键点先突破,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让百姓充分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持之以恒打造“大湖文化”,构建文化强县。 叶顺亮龚建军钱海盈梅剑飞/报道 来源9月16日《洪泽报》。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