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人热情好客,酒文化丰富,有口皆碑。 谈洪泽的酒文化,得先从“坐席”说起。宴席,洪泽人又称之为“酒席”,赴宴又叫“吃酒去”、“吃喜酒”等等。洪泽人崇尚礼仪,待客“坐席”很有一番考究和学问。乡村人家以房屋面南为例,堂屋东侧里间摆放一张“八仙桌”,桌子的拼板缝为南北向,这张桌子叫“主席”。“主席”的东侧为“上席”,西侧为“次席”,面南的再次之。“上席”的右首为“首席”,依次排位为“首席”左边2、7、8,右边5、6,“次席”左3右4。安排在“主席”就坐的,一般都是主人家比较尊贵的客人。坐“首席”位置的,铁定的是“舅老爹”或“上表”,“舅老爹”就是男主人的舅舅,“上表”则是男主人的表哥或表弟。“舅老爹”还有“老舅老爹”和“小舅老爹”之分,顾名思义,如果主人家是两代,长辈的“老舅老爹”坐“首席”,“小舅老爹”坐“老舅老爹”的左边,若是“老舅老爹”不在人世或因故不能赴宴,那么,“小舅老爹”则落座于“首席”位置,左边的位置安排“老舅老爹”的儿子,也就是“上表”或其他直系亲属落座,这是乡村的规矩礼,代代传承遵循。哪怕登门的“舅老爹”是个“叫花子”,也必须把他安排在“首席”位置就坐。当然,其他桌子也是如此类推,按长幼辈分依次排定主次席落座。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的宴席开始使用12人座位的“圆桌”,或到饭店、宾馆包席,离开了“八仙桌”,“上席”的位置失去了神圣感。大多数“舅老爹”能与时俱进,对“上席”位置也不再是那么讲究。但是,不论在家里办宴席,还是到饭店、宾馆包席,主家依旧会指定一个桌子为“上席”桌,安排“舅老爹”等重要客人就座,这种形式,更多的是传承和弘扬了美德的意义。不过,敬酒得从主桌的“上席”依次开始,这是大众自觉遵循的传统礼仪。 洪泽人称呼攥酒瓶斟酒的为“酒司令”,其他人碰酒瓶是要罚酒的。如果有人要斟酒,必须征得现任“酒司令”的首肯,自罚三杯才能接过斟酒大权。斟酒,在洪泽又被叫为“写酒”,大概是取义于酒水入杯像写字般的意象。酒杯被斟得太满,被斟酒人会来一句:“乖乖,满满带堆尖了。”一瓶酒斟到最后一杯,“酒司令”会笑嘻嘻地叫道:“有喜”。在众人哄闹声中,有喜者会端起酒杯一干而尽。这叫“壶头舍尾”,再开一瓶酒,还得由他喝第一杯。 洪泽人的饮酒风格兼容南方人的温厚和北方人的粗犷。敬酒是必不可少的礼仪,敬酒的杯数为“二”的倍数,没有单数,如:两杯、四杯、六杯……一般是晚辈敬长辈,做东者敬客人。当然,还有下级敬上级,男士敬女士等等。上了年纪的人、女士,以及其他一些尊贵的客人,可以端起酒杯象征性地浅尝下酒水,敬酒者则一干而尽,表达敬意。 酒席上,冷不丁地会冒出个“自杀式”的“拼命三郎”,原本酒量很差,经不住挑衅,会出乎意料地咬住某位大酒量的,连推上三四壶,照样能把大酒量的灌得分不清东西南北。当然,“拼命三郎”的下场大多是吐得翻江倒海,睡上个一两天,待三五天后才能恢复元气。那酒席桌上角力的豪爽劲儿,丝毫不输北方汉子,血性十足。酒喝到难以下咽之际,并不想收场,怎么办?划拳行令来派酒,戏称“卖酒”,划拳者先两手相碰,客套一下,比如对长辈“长辈好!拳!”,平辈的“兄弟好!拳!”等等,称谓随对象而机动。划拳是撞点数,如一方叫“六个六”,对方喊的是另外数字,而双方伸出的指头加起来是“6”,那么,对方则输拳,按约定喝酒。如果双方叫同样的数字,则忽略不计,接着往下划。划拳伸手指头也有讲究,叫“一”时忌讳伸一根食指,叫“二”时忌讳伸食指和中指,此两种出招带有侮辱性质,容易滋生不快,甚至纠纷。 酒场亦如人生名利场,有烈性者,自然也有投机取巧者。酒桌上,某人点一个眼色,其他人心领神会,开席后,盯住预定“目标”,你一壶我一壶的轮番进攻,眼见“目标”醉卧当场,众人皆觉惬意,成就感十足。当然,也有独袖善舞,全身而退的“高手”。某位“老不醉”的来历,就颇具传奇色彩。那年某个冬日的一天晚上,单位聚餐,当时沱牌酒在洪泽市场上正流行。几箱沱牌酒摆放在桌边,酒瓶被不停地抽出甩“手榴弹”,相互敬酒攀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平常很少沾酒的A君,从容应付,来者不拒地陪喝,一桌人个个喝得东倒西歪,有人当场呕吐,污秽物刺鼻恶心,有人趴在桌边或躺在墙角打起呼噜,丑态毕现。忙坏了服务人员,给这个倒茶水,将那个抬上床……A君站起身,拍了拍衣服的下摆和屁股,迈着方步径自踱回宿舍。那从容的状态,看得人目瞪口呆,众人暗叹,原来A君深藏不露,才是海量的高手。 次日一大早,有人走进A君的宿舍探究竟,人无异样,浓烈酒气扑鼻,左嗅右闻,发现味道竟来自书桌上的一条围巾,深蓝色的围巾卷成一团,抓提起来,沉甸甸的,两手一绞,竟拧出“哗哗”的酒水来。原来,A君每次端壶,都巧妙地将酒倾倒在脖项的围巾上面,难怪是酒席桌上的“不倒翁”,由此众人戏称其“老不醉”,久而久之,竟叫出了名。其实,这个名头更多的是调侃和戏谑。 洪泽当地人喜欢将洪泽湖大堤称呼为“老堆”,以“老堆”为界分为“堆东”和“堆西”。堆西人的祖籍大多是来自山东、河南等省份,堆东人与堆西人相比较,堆东人含蓄内敛,堆西人奔放粗犷。堆东人叫堆西人“侉子”,堆西人称堆东人“子”(:mào),口头禅为“小侉子”、“小子”。堆东人善于劝别人喝酒,堆东人和堆西人一桌吃饭,堆西人回家谈起,会说上一句:“堆东‘小子’太客气了,酒自己不喝,全部让给我们喝。” 品酒是文化。但酒再香,也要适量最好。 (季大相)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