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消费全面飘红,饭店大多需要提前预定,“宅经济”“社交经济”崛起,票价高企影院依旧爆满……年新春佳节,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传统春节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着悄然改变。 春节期间,1号君兵分多路,从数字的变化和案例的剖析中,捕捉这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里,“假日经济”的一帧帧新变化,从“年头”感知、预测“苏大强”新一年的经济脉动。 _线上消费更多元品质消费成趋势 大型商超销售 与年比增二成 春节这几天,各大商场人气爆棚。据对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和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共实现销售额约.3亿元,与年相比增长23%。(1号君注:年因疫情未统计) 大年初三正逢情人节,南京新街口的几家大商场都挤满了人。在德基广场,香奈儿CHANEL、LV、Gucci等店的门前排起长队,比买奶茶的队伍都长。正在排队的小李笑着说,“耐克卖断货算了,喜茶需等待杯以后,LV告诉我们,不努力排队的资格没有,努力了也要排队。”春节期间,南京市重点监测的91家样本企业7天合计实现销售额19.3亿元,同比增长.7%,与年相比增长近20%。 据了解,集聚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商业综合体在节日期间人流量增长明显,亲子娱乐项目、电影院等休闲区域人来人往,消费热度高涨。春节期间,南京市约家百货商场全部开门营业,方便市民休闲购物,南京市重点监测的41家百货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6%。 最大的变化是线上消费更加多元便捷。苏宁易购的“好年货上苏宁”、孩子王的“国潮年货节”等电商平台企业主题促销活动陆续推出,春节7天,南京网上年货节参与企业累计销售超21亿元,其中,食品酒水、电脑整机、年货礼盒、大家电品类增长均超过40%。 品质消费亦成为趋势,消费者“吃出健康、用出品味”的追求在春节消费中尤为明显。 在家电卖场,智能家电、绿色家电、手机平板等升级产品成为销售主力军。南京市重点监测的6家家电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苏宁易购称,今年春节期间部分厨房小家电销量翻了几番。“就地过年,很多人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做烘焙,尤其是年轻人趁着春节期间时间充裕,更倾向于选择多功能锅类产品,整个年货期间,多功能锅同比增长超%,电烤箱类产品同比增长超%。”苏宁相关人士说,从品类上看,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加上初三又是情人节,因送礼产生的购物需求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按摩仪、戴森电吹风等更精致、更符合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成为了今年春节的热门产品。 珠宝定制消费成为了情人节期间的消费新亮点,宿迁金鹰购物中心举办“浪漫钻石气球雨”等活动仅情人节当日销售就突破0万。常州市重点监测的36家大中型零售企业黄金珠宝类销售额为9.2万元,较年、年春节分别增长.4%、42.7%。 高端汽车消费同样快速增长。南通市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4家豪华品牌汽车4S店销售达到万元,同比增长.1%。 _就地过年让电影市场“爆了” 春节档江苏票房超7亿元 “我要看《唐人街探案3》,好想知道Q到底是谁!”“大家都说《你好,李焕英》非常好看,又好笑又感人!”“那就我俩先看唐探,明天再带爸妈一起看李焕英吧。” 大年初三,在南京江宁金逸影城的大厅里,一对年轻人的对话,道出了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创下“新高”的秘诀——好看的电影太多,观众不做选择题,而是“全都要”。 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截至2月16日,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突破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比超过96%。而单单是春节档总票房,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下午14时已经突破70亿元,持续刷新春节档期票房纪录。 翻看数据,今年春节档的7部电影中,《唐人街探案3》依然是最大的赢家,不仅首日就取得超10亿元的票房成绩,大幅度刷新系列电影的开画纪录,更凭借34亿元的票房成绩,稳居春节档票房榜第一。 不过,在单日票房上,17日令无数国人在影院里默默流泪的《你好,李焕英》实现逆袭,目前票房已超25亿元,后劲十足,暂居春节档总票房第二。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开始之前并不被看好,极低的排片率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这个成绩,完全得益于观众的口口相传。”南京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影视市场过于强调“大制作”“高流量”,《你好,李焕英》的“翻盘”提醒从业人员,走心、有诚意的作品并不会被埋没。 《你好,李焕英》能在春节档期大放异彩,还来自于我省各大院线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省电影局在去年年底就对电影主管部门、电影院线及影管公司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需“坚持防疫优先”,明确规定了春节假期将继续执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 大年初三、初四两天,记者在多次观影中体验到,各大影院的防疫措施非常严格,除常规的测体温、佩戴口罩、验证苏康码之外,影院还放弃了能带来高收益的爆米花等零食业务,影厅内全程禁止饮食。 严格的疫情防控,换回“真金白银”的奖励。作为全国“票仓”,在今年“春节档”刚刚启动的大年初一和初二,江苏两天就贡献3.6亿元票房,全国占比高达11.9%,跃居全国第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下午14时,春节假期期间,我省票房累计超过7.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票房的11%以上。 _餐饮业迎来最强“烟火气” 外卖年夜饭销售 增长1.5-2倍 今年春节,餐饮业一扫去年萧条的阴霾,成为除影视业之外最火产业。“排队等号”吃大餐,成为今年春节的常态。 “提前预订”“排队等号”“人气爆棚”“一位难求”,成为春节餐饮业的四大关键词。 大年初二,南京大光路上的德天雪花肥牛火锅店,中午包间就全部客满。前厅经理王婷说,生意比平时还好,但是因为有一部分员工休假了,所以上菜要小跑,“原来一个包间有两个服务员,现在一个服务员要管两个包间,都是家庭聚餐的。”消费者陈女士说:“今年姐妹几家都在南京过年,难得可以在春节聚一聚。服务员小哥太忙,所以不会挑剔他们的服务,倒水、加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大年初七下午1点半左右,南京市建邺区华采天地桃花源记门口坐满了人。“6个人的大桌前面还有4桌在等位,需要等半个小时左右,小桌翻台要快一些,您可以先取号,坐下来,我们门口有免费的茶水和小吃。”营业员说,由于今年“就地过年”的人多,导致店内用餐人数急剧上升,接预订电话时,他们只能建议消费者直接在小程序“美味不用等”上看好桌位数再到店。“前几天都是在家自己做的年夜饭,今天儿子想出来换换口味,他们家的小炒黄牛肉、菠萝咕咾肉是必点的菜。”带着孩子排队的黄清清感叹,没想到这个点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排队。 “排队等号”吃大餐,成为今年春节的常态。“年前部分员工回家过年,值班表都已经排好,谁知这几天的年夜饭超出我们之前的预估,天天爆满,很多门店都没法提前预定,不少员工也提前回来上班了。”夜上海餐饮集团企划经理赵鸿波对记者表示,只能聊一会儿,此时店内用餐高峰期,要赶紧去帮忙。 据了解,全省各大餐厅酒店年夜饭预订好于预期。各大酒店积极推出不同品种、不同价位的成品或半成品套餐、礼盒,采取线上预订和线下自提、配送、上门烹饪等服务模式,提供更放心、舒心的餐饮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居家品美食。 春节7天假期,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20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3万元,同比增长.8%。其中,南京市约有家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持续营业。 年夜饭销售火热,南京餐饮老字号和品牌餐饮顺势转型,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外卖年夜饭销售同比增长1.5至2倍。古南都集团整合了江苏酒家、四川酒家、马祥兴等老字号知名菜品组成年夜饭礼盒,销售十余万份;南京大牌档联合南京博物院推出“四季丰庆牛年”联名新年礼盒,节前已全部售罄。 _“云旅游”“云逛展”或将成常态 春节假期全省接待 游客量超万人次 每年正月初五,苏州周庄古镇都会举行“迎财神”仪式。2月16日,为了防控疫情,不同于往年在陆上迎财神,今年,周庄“庄主”身着华服,带着大家乘坐一条条装饰一新的乌蓬窗,选择在水路举行仪式,并不时向两岸游客挥手打招呼。河对岸,不少阿姨还跳起了江南传统仪式——挑花篮和打莲湘。 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照顾那些响应号召留在当地过年的游客,每天古镇推出1万个免费游览的名额,同时对其他游客进行2折门票优惠,春节假期前5天,古镇每天约接待两万名游客。 春节期间,全省多家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还有旅游景区景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免费游览、门票打折、发放优惠券等优惠活动,保障人们就地过年之余,也最大限度保障了在疫情防控要求下文旅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 节日期间选择外出郊游的人们也多了起来。“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春节假期正是赏梅好时节。走进南京梅花山,处处“暗香涌动”,中山陵花情预报员告诉记者,“粉红朱砂”“多萼朱砂”“南京早红”等品种已陆续开放。除了梅花山,无锡拈花湾、张家港香山、徐州探梅园、常州红梅公园、洪泽古堰梅堤等地,也是一派“万树梅花月满天”的动人景致,赏梅迎春的游客络绎不绝。 节前,绿博园游乐场重新对外开放、滨江公园的夜景亮化带提档升级,包括绿博园、青年文化公园、鱼嘴湿地公园在内的河西滨江公园下属八大公园全部进行了春节氛围营造,新增灯笼余个、道旗余组。假期前三天,八大园前来游园赏花的游客就突破17万人次。 从总体上看,春节期间,全省各大景区均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单日和瞬时游客承载量保持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75%。各大景区按照“能约尽约”原则,全面推行网上预约,热点景区实施分时预约,实现“无预约不接待”。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中,还有很多文旅活动选择在“云”上相约。国内首部大型原创裸眼3D杂技表演《金箍棒》全球直播,一年一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灯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春节期间,我省将一项项高品质文化活动“搬”上云端,精心策划制作了一批包括音乐、舞蹈、非遗、杂技等在内的富含江苏特色、形式多样的线上主题文旅产品,通过“云”演出、“云”展览,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体验中国春节的浓浓年味,感受“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 大年初一至初七,“云游南京过牛年”每日直播专场在“途牛旅游网”视频号、“南京发布”抖音号同步上线。途牛旅游网相关人士表示,节后“云游南京”活动不会停止,还将开拓更多“旅游+文化”新模式,“云游”或将从新业态变为常态。 春节期间,综合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数据,经测算,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41万人次,较年同期上涨3.06%;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恢复到年的85.1%。 _乡村经济将成假日经济“重要一极” 农村电商热起来, 休闲农业“火”下去 大年初五下午,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淘宝市场的多家店铺已开门迎客,记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忙着修剪植物枝条,部分电商主播也已上线,整个市场一派忙碌。 黄木香店铺老板孙加波已在此做了几年花卉生意,去年营业额超万元。受顾客咨询,今年初三店铺就已开业,“人勤春来早,做花卉生意最重要的时节就是春天。虽然年刚过,但市场里到处生机勃勃,相信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她说。 这个春节,乡村里亮眼的不止电商,还有休闲农业。春节期间句容白兔镇徐村草莓种植示范基地里,自驾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草莓成熟上市后,很有客人自驾过来摘草莓。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有多位游客过来。”草莓种植户王柏生告诉记者,今年除了本地游客,就地过年的外地游客成了新消费主力,大年初一至初五销售额超过3万元。 句容白兔镇作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草莓种植面积达0亩。按照25元一斤的采摘均价,预计春节7天能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销售额达余万元。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到乡村去”成为不少人的过年新选择。春节期间走进桦墅,成排的大红灯笼在树梢随风招展。不少游客已换上春装,三三两两的孩童已在草坪上放起了风筝。“春节期间,村里的游客量差不多是平时周末的1.5倍,农家乐开始排队,初五那天村里停车位全都满了。”桦墅村党总支副书记孙超群介绍,目前村里有23家农家乐和一家民宿,未来休闲农业还将是村子的重点规划方向,“我们希望未来扩大农民增收的覆盖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能力。” “春节期间,很多市民不能出城,城区和城郊旅游地自然成为大家出行的目的地。乡村因为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淳朴的田园风貌、多样的农家美食和有趣的亲子活动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休闲农业接待量涨势喜人可能与旅游者的乡愁情结也有一定关系。”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钟静分析,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旅游扶贫、旅游促农增收的效果也日益显现。未来的休闲农业应把握好目前的发展契机,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丰富现有的休闲产品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多渠道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乡村经济”日后必将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一极”。 交通运输有序保障“假日经济”平稳 春节七天全省高速 出口流量约万辆 2月17日上午,江苏高速公路车流量逐渐加大,部分路段开始出现车多缓行情况。据高速公路网监测数据统计,春节假期7天,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预计达万辆。 “春节期间,各地倡导‘非必要不出行’,鼓励就地过年、错峰返乡返岗,进一步压降了节日期间人员流动。”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表示,春节期间人流、货流的有序流动,保障了假日里经济社会稳步运行。 “春节期间全省高速公路网运行总体平稳,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为.39万辆/日,同比上升.87%,年受疫情影响,日均出口流量仅为.16万辆/日。”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春节期间,各日流量分布波动较大。除夕和初一,大部分公众居家过年,路网流量相对较低。大年初二,省内跨市流动开始增多,路网流量回升至万辆以上;初三开始,返程客流逐步出现,路网流量进一步上升;初四至初七,路网以返程车流为主,南京、无锡、苏州周边高速路段有车多缓行现象,整体通行秩序良好。路网最高峰值出现在2月17日,约为.16万辆。 “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春节期间,跨省流量大幅减少,省界路段整体通行顺畅。”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人员说,江苏和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四省一市区域路网跨省旅游出行、返乡探亲客流车流降幅明显,22个高速公路省界入出口日均总流量为36.92万辆,较平日下降约40%。其中,苏沪省界流量最大,达到15万辆/日,约占省界通道的41%。 春节前期,过江通道路网由南往北方向,由东往西方向流量较大,春节后期,过江通道路网由北往南,由西往东流量较大。2月11日,全省过江桥梁南往北方向流量约为北往南方向流量的2.1倍。2月16日,我省各过江桥梁南往北方向流量约为北往南方向的0.3-0.9倍,潮汐现象较为明显。 春节期间,由于省内跨地区出行同步减少,9座跨江大桥日均交通流量为43.84万辆,较平日(53.89万)下降18.64%。江阴大桥日均8.11万辆,较平日下降15%左右,苏通大桥日均5.39万辆,较平日下降35%左右。部分重点路段节点虽流量较大,但运行秩序良好,未出现大范围车多缓行现象。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月17日,春运以来20天,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万人次,日均发送66.3万;其中节前15天发送旅客4万、日均发送71.6万,节后5天发送旅客.4万、日均发送50.5万。2月1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长三角铁路迎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当日约发送旅客万人次,铁路部门当日增开74列旅客列车,确保旅客安全、有序、温馨出行。 撰文:1号君图片:视觉中国编辑:可爱多主编:花生米江苏:不提倡春节拜年“交通大省”的航空梦24项举措,江苏画出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南京:大城市,“租”不易疫情防控下,年夜饭怎么吃?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