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静晨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王卓卓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博士 地下热水是一种多功能矿产资源,在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今能源不足,对环境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勘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江苏地热资源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现有江苏地热资源的开发确实较少,不足以引起重视;二是江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具有一定的风险。 江苏省地理位置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8′~°57′,北纬30°45′~35°20′。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陆地面积为.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98平方千米,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米。 江苏省省区域地质特征 地层 江苏省基岩出露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侵入岩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9%左右,地层发育齐全,是我国地层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江苏省地层分扬子地层去和华北地层区。本区的华北地层区地层发育齐全,太古界(泰山群)、太古界-下元古界(胶东群)为区域中深变质岩系,以片麻岩类为主,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组成华北准地台的基底。中元古界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组成华北准地台的主要盖层,不整合在泰山群之上。 扬子地层区地层发育齐全。中元古界海州群、张八岭群为区域浅变质岩系,组成样子准地台的基底。 构造 江苏省是我国大陆东部两大构造单元——华北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的衔接部位,与黄海、东海两大构造盆地紧密相连,地质构造复杂,郯庐断裂带斜贯本区西北部。江苏省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等断裂系,本区最有特点的是弧形断裂,与火山活动有关。 东西向的断裂有单县-欢口断裂、河口-铁佛沟断裂、海安-南港断裂等断裂;北东向断裂有双店-堰水房断裂、淮阴-响水口断裂、江南大断裂等;北北东向断裂有郯庐断裂带、盱眙断裂带、茅山断裂带等;南北向断裂带有虎堤山断裂、东芦山东断裂等断裂;弧形断裂系包括洪泽-刘均沟断裂、徐金断裂、沿江断裂等。 江苏省地热资源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高热流区域,是中国东部中低温地热资源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江苏全省可分为徐州、宿迁-连云港、苏中和苏南四个地热资源区。通过对各区控热构造、热储层及地温场等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初步划分出16个地热资源远景区,并进一步圈出50个地热资源预测区。预测区面积km2,占江苏省总面积的38.5%。按平均孔隙率1%、计算年限年计算,在0-m深度内,预测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煤56亿吨,年可采资源量折合标煤万吨。 江苏地热勘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是围绕已知温泉露头进行的小规模的地热勘查工作。进入90年代,特别是年以来,勘查开发地热资源的力度逐年加大,从温泉出露区向平原盆地非地热异常区拓展,勘查深度从原来的0m以内发展到近m;经过近40年的努力,累积钻探地热井多口,其中大于0m的深井30余口。最大钻井深度已超过m,最高水温达74℃。探明可采地热水近3万m3/d。部分地热井已投入全面的开发利用。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以盐城、南京-江宁-汤山、江浦汤泉、东海温泉镇、洪泽老子山等五个地热区(田)。 江苏全省52个市(县)中,有27个市(县)发现有地热资源,其中天然温泉出露区有3处。从现有勘查情况看,江苏m以浅地热资源以温热水-热水型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具有分布广、类型多、埋藏深度始中、开发利用条件好等特点,在部分高热流地区还存在90℃以上的中温地热资源。 地热水资源类型 中浅层地热水资源是我国勘查与开发利用最广的地热资源。据估算,我国深度在米以内的地热资源所含热能相当于亿吨煤,保守估计可开发其中的亿t。江苏已掀起勘查与开发中浅成地热水的热潮。根据以往地热勘查成果,中浅成地热水资源存在多种成因类型,并且各成因类型在全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中浅成孔隙型地热资源 苏北盆地属于裂谷型盆地,地幔上隆、地壳减薄而发生断陷,大地热流及地温梯度相对皆较高,有利于松散层的地热水增温蓄热成为地热资源。苏北盆地是孔隙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区,地热资源广泛发育于盐城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该地层主要为由粗碎屑物质组成的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储集层和由细碎屑物质组成的隔水层。 该区储集层主要为砂砾层,阻隔层主要为黏土层(并起着隔热保温作用)。局部地区在附加热泵的作用下,存在地温异常,此地区新近纪地层中赋存的地下水,也具有较高温度,且埋藏深度小,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如小洋口地区、宝应地区及盐城市区皆属于此种类型。 构造裂隙型地热资源 严格受“源、通、储、盖”条件控制,热源主要为自然增温,构造是该类型地热发育的先决条件,碳酸盐岩是最理想的储层,另外要有一定厚度的盖层(热传导率低的地层)才能保证地热资源的温度。宁镇构造隆起区、苏北盆地南北两侧、建湖隆起及郯庐断裂带是孔隙型地热资源发育的远景区。地热资源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主要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控制。 古构造面岩溶型地热资源 该类型的地热资源断裂控制不明显,属于古岩溶,与近代断裂构造关系不甚明显,而在目前的地热勘查中,几乎所有的地热井都与断裂构造有关。因此,很难总结该类型地热资源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浅层对流型地热资源 中浅层对流型地热资源的成因与温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由于地热水循环的动力条件不足和导通条件稍差而未能出露地表,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如来自山地热水发育深度m左右,小洋口地热水发育深度0m左右,二者皆属于传导型地热资源。 结论 江苏省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区域勘查结果显示,江苏省以浅层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为主,分布范围广泛,有利于大范围开发利用。地热能源清洁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应当在适当行业予以大范围推行。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监测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地热资源的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