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交汇点讯1月17日一早,阳光明媚,快艇在洪泽湖面上劈波斩浪,尽管仅有十几分钟水路,但湖面上的冷风刺骨,很快就能让人手脚僵硬,好在穆墩岛的轮廓已经越发清晰。 穆墩岛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中的一处“弹丸小岛”,面积只有1.96平方公里。穆墩岛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近年来,随着泗洪境内加大了退圩还湖、退渔还湿的力度,尤其是洪泽湖开启十年禁捕期,岛上的青壮年陆续上岸谋生,有的在县城买了房,有的则到外地从事水产养殖生意,几乎都搬离了,但是老人们故土难离,选择留在岛上,陪伴他们的除了岛上党群服务中心外,就只有朱修永这个唯一的驻岛民警了。 朱修永是宿迁市泗洪县公安局半城派出所副所长,同时也是穆墩岛警务室唯一的民警,协助他的还有两名辅警,因为年关将至,其中一名辅警请了假,另一名辅警则赶在寒潮来临前,去给每一户居民家的水管作防冻处理。 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朱修永面庞黝黑,手和脸上满是风霜雕琢的痕迹。“岛上户籍人口有多户,实际住户不到,40岁以下的青壮年屈指可数。”朱修永告诉记者,快过年了,一部分外出的青年会回到岛上陪老人过年,会比现在热闹一些。 他一边介绍着岛上的情况,一边招呼记者进屋。一张床、一个小书桌、两件救生衣,十多平米的小房间,条件简陋却干净整洁,这既是岛上的警务室,也是朱修永的宿舍。 记者注意到,尽管朱修永劲头十足,但双眼通红,明显是没有休息好。“昨天有个82岁的老人走丢了,我找到半夜才在一处旱塘里把他救出来,医院,再回到岛上就已经是凌晨了。”朱修永告诉记者,岛上民风淳朴,几乎不存在“盗抢骗”等案件,但像这样老人走失、半夜突发急病需要送到岸上就医、甚至船只搁浅、迷路等突发警情时有发生,作为驻岛警务室,这里是村民们最先想到的地方。 上午9点30分,朱修永要去开始今天的第二轮巡岛,记者跟着他从警务室出发,绕着穆墩岛徒步走了一圈,短短一个小时的路程,足以让人对这个驻岛警务室的日常工作有个更深的体会。 80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家电路故障了,朱修永要客串电工去帮忙通电;村民杨志凯的渔船故障了,朱修永也会去帮忙修理;岛上老人的户籍、低保等手续不会办,他也全权受理代办……一路上,不时有村民过来搭话,有的是拉着他闲聊几句才肯放行,有的则是请他帮忙,互相之间十分熟稔。 “老朱什么忙都帮,有他这个警务室在,我们岛上这些老年人方便了不少。”岛上的村民李军告诉记者,除了日常各种琐事,在每年的汛期、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里,朱修永和他这个警务室,也让所有人倍感安全。年7月,受淮河上游降雨和泄洪影响,洪泽湖水位持续走高,防汛形势严峻。 当时,朱修永组织派出所里的党员辅警成立党员突击队,配合当地防汛人员在岛上新加固的堤坝上巡逻值守。他带着人每天巡查安全隐患点,并配合水利部门的挖掘机给险段加高加固。铲土、装沙袋、搬沙袋,身上的衣服和头发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李军当时算过:抗洪期间,年近五旬的朱修永,每天扛沙包多袋,十几天里,他至少扛了0袋,如果按照一袋沙子70斤计算,他一共扛了至少有7万多斤的沙袋,相当于一卡车的沙子。 “一警多能。”泗洪县公安局半城镇派出所所长秦咏鸣用这四个字,对这个驻岛警务室的日常工作进行概括。秦咏鸣告诉记者,由于穆墩岛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之人员结构偏老龄化,驻岛警务室不仅要做好岛上的公安工作,还要主动承担起诸如民政、司法、城管、交通等其他各项职能,久而久之,朱修永这个驻岛民警就成了岛上的“全能型选手”,几乎所有大事小事,村民都会找到他。 下午5点40分,结束了第四轮巡岛后,天色渐晚。朱修永招呼记者到“食堂”去吃饭。说是食堂,其实这里就是一户农家,平时警务室和党群服务中心的几个工作人员都会到这里用餐。 “村里按月给我们结工钱,其实就算不给钱,大家在岛上都是一家人,我也乐意天天请朱所吃饭。”“食堂老板”段广楼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这几年,随着禁渔和退圩还湖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洗脚上岸的青壮年在外站稳了脚跟,陆续回来把老人们接走了。”朱修永说,只要还有一户老人在,他这个驻岛警务室就会一直陪在这里,给大家当好“大管家”,这就是这个驻岛警务室的职责,也是他自己的心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孙旭晖通讯员李小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