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山东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近期,涛思数据正式宣布完成B轮万美元融资。一个40人的的团队,四年的时间,前后共获得了来自红杉、经纬、GGV、明势等近万美元的投资,估值已超3亿美元,人均估值超万RMB。消息公布后,迎来很多惊叹。我自己,一个53岁的程序员,更是感慨万分。我本已到游山玩水的年龄,却凭自己年初写的一万八千多行程序,开启了第三次创业之旅,而且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得以继续折腾,追寻自己的梦想。周末得闲,总结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

▊一个人,两个月,一万八千行代码

年,我看了很多个物联网、智能硬件的项目,发现大家都在用通用的大数据平台处理物联网的数据,效率不高,运维复杂,且普遍抱怨大数据技术人才难找,尤其是很多传统企业,想做数字化转型,但由于待遇、管理方式等问题,找大数据技术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一个研发人员,看到这么多通用痛点,我第一反应就是应该用技术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物联网数据特点后(关于物联网数据特点,详见我之前的文章:我为何要开发一个专用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还开源它?),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设计和实现一个新的存储和计算引擎,开发一个AllinOne的物联网专用大数据平台,这样可以大幅降低软件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复杂度,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总拥有成本。

考虑到联网设备的数量在高速增长,我预计今后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将全部来自物联网,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要一个专用、高效的大数据平台来处理,于是我判断,这是一极佳的创业机会。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自然马上想到组建团队来做,自己仅定方向、参与整体设计。但仔细思考发现这么做很不靠谱,因为大数据平台是底层软件,抛开创新的设计不说,工程实现的难度很大,对编程的要求极其之高,不是一般程序员能胜任的。作为一名创业老兵,我深刻理解对于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这样的创业项目而言,技术是核心,创始人必须深度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否则一定失控。因此我决定自己一个人开干,先把Prototype做出来,验证自己“一个数据采集点一张表”和“超级表”的创新设计是否能完胜市场现有的产品。

我人生的第一行程序是年写下的,当时念高一,由于邓小平的一句“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我就读的长沙县一中幸运地得到了团中央赠送的6台Laser,从此让我与编程结下了近40年的缘分。后来无论是在中国科大念书,到美国留学,在美国Motorola,3Com等公司工作,都写了太多的代码。但从年我自己创业起,虽然产品的核心代码都是自己写的,比如和信的推送引擎、快乐妈咪的胎心计算,但我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一线作战,因此已经很难说自己是研发高手。

但近40年的“码龄”经验和持续创业的项目经历让我坚信,一切不是问题。几天时间,就把自己以前熟悉的vim,cscope,gdb,valgrind这些工具再捡起来。本想用时髦的Go语言来开发,但一想世界上最有名的数据库都是C语言写的,自己又是一个久经考验的C语言程序员,因此最后还是决定用C语言来开发。

年12月底,我正式开始上阵写代码。持续两个月时间,每天平均工作12个小时,写下了一万八千行代码。通过基本的对比测试,证明了我创新的设计能完胜市场现有的产品。

年底涛思数据团队合影

▊53岁,迎来研发状态的巅峰

产品原型经过验证后,加上对物联网未来广阔市场的信心,我顺利获得了明势资本、蛮子基金的天使投资,开始组建团队。

我认为底层软件开发,人多没用,而且创业公司更需要十倍程序员,因此对选人极其严格。团队规模一直很小,最开始的一年半,包括我自己,胜亮、洪泽两位科大师弟,计算所毕业的廖博士,就4个程序员,夜以继日的写程序、debug,外加两度创业老搭档王婧负责所有非研发的工作。

年8月,涛思数据发布TDengine的第一个正式商用版本,确定产品定位为物联网AllinOne的大数据平台。一直到年7月,涛思团队也才7个人,其中6个都是程序员。

现在回过头来看,TDengine的技术开发难度,远超我当初的预期。虽然产品易用性不错,性能也卓越超群,但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抱着产品不稳定公司就要关门的信条,抱着死啃技术硬骨头的决心,我和团队把TDengine重构了多次。特别是2.0版,完全推翻了最开始的代码和设计,重写各个模块、加大测试力度,一下将稳定性提高到了产品能商业化使用的程度。

由于总要处理各种棘手的技术难题,比如内存泄露、内存overwrite等等,我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为了完全系统地解决多线程异步调用场景下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我写下了tref.c模块,让系统稳定性提升了一个量级。年整个疫情期间,我为TDengine就递交了近个PR,解了太多的BUG,而且写下多篇内部技术博客,剖析各种具体技术问题。

就这样,我在半百的年龄,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迎来了自己技术水平的巅峰。所以,程序员哪儿有什么35岁的魔咒,你只要想写、爱写、持续写,巅峰就在下一站。

▊开源引来了巨变

好产品,还需要好的推广。怎么让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尽快用上TDengine,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我们决定将核心代码完全开源。

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年7月,涛思数据宣布将TDengine单机版正式开源。年8月,我们又将集群版开源。

开源的效果,远超预期。在GitHub全球趋势排行榜上,TDengine曾多日雄踞榜首。现在TDengine在GitHub上的star数已经超过15K,fork数超过,每天clone代码的人数超过,每天新增的TDengine实例数超过。

每天看到这些数字,我都是兴奋不已,因为说明自己写的程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日没夜的debug没有白费。更令我开心的是,在李广、江燚销售团队的努力下,虽然代码开源,销售收入却实现了成倍增长。这让我们得以证明商业的闭环,得以证明OpenCore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是可行的。

由于开源的成功,我们迅速获得资本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