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防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按照“六增六强”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全省增速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7.3%。人均GDP达元,按平均汇率达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6.5:4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8个百分点。 图-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图 (单位:亿元,%) 图-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图 (单位:%)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持续发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6.5%;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84.0%。 科教文卫水平迅速提升。全市专利申请数比上年增长39.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优质普通高中增招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95.8%。全市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90.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家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新招聘村医名,完成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签约服务,全市35医院接入远程诊疗平台。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万人,比上年减少2.3万人,下降0.8%。其中,一产84.3万人,下降3.0%;二产.1万人,下降5.1%;三产97.3万人,增长6.2%。 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1%,比上年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七升”为:食品烟酒上涨2.9%、衣着上涨0.6%、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6%;“一降”为:医疗保健下降0.6%。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65亿元,林业19.86亿元,牧业89.21亿元,渔业98.7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6.85亿元,占比分别为59.8%、3.6%、15.9%、17.7%和3.0%。 图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图 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万亩,比上年减少3.27万亩,下降0.4%;亩均产量公斤,比上年减产2.4公斤,下降0.5%;总产量.02万吨,比上年减产3.63万吨,下降0.9%。其中,夏粮面积.04万亩,亩产公斤,总产.11万吨,分别下降0.1%、2.3%和2.4%;秋粮面积.11万亩,下降0.6%。秋粮单产上升,拉动总产增收。秋粮亩产为公斤,总产.9万吨,分别增长0.8%和0.1%。 图-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情况图 (单位:万吨) 注:年及年粮食面积、产量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核定和修订。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设施农业面积.95万亩,比上年增加4.55万亩,增长3.9%;设施渔业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长5.3%。新增高标准农田35.9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3%,新增绿色食品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蔬菜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6万亩,比上年增加2.38万亩,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9万吨,比上年增加1.87万吨,增长0.4%。重点发展西瓜、草莓等主打品种,瓜果类产业初具规模。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19.98万亩,比上年增加0.81万亩,增长4.2%,其中西瓜、草莓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35万亩和1.62万亩,分别增长2.4%和17.4%。 畜牧业、渔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生猪出栏.08万头,比上年增长4.5%;年末存栏.88万头,比上年下降4.2%。家禽、牛、羊养殖形势较好,存、出栏均有所增长。家禽出栏.5万只,增长8.2%,年末存栏增长2.8%;大牲畜出栏5.22万头,增长12.4%,年末存栏增长6.9%;羊出栏43.48万只,增长22.4%,年末存栏增长3.0%。全年水产品产量26.1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产值.37亿元,增长10.7%;实现出口交货值.8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高12.1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增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润总额.83亿元,增长4.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2.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增长较快。五大重点产业增长较快,实现产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产值贡献率为80.7%,拉动全市产值增长8.6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其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三大拟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加速集聚,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13.1%,快于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家居制造、功能材料两大拟打造的五百亿级产业实现产值.01亿元,增长7.1%。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个,其中44.6%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24个,占18.1%。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竣工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08万平方米,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体较为平稳。年,全市在建项目个,其中新开工项目个。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发展,比上年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个、1.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受大项目投资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最快,增长10.0%,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投资总量的1.8%、60.2%和37.9%。 图5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情况图 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7.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8.9%。商品房施工面积.60万平方米,下降0.8%。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5.01万平方米,下降1.1%。网签数据显示,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万平方米,下降12.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运行平稳。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7.0%。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67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5亿元,增长1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54亿元,增长7.2%;乡村实现.28亿元,增长5.9%。 图-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图 (单位: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1%,书报杂志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21.0%。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出口27.17亿美元,增长25.1%;进口8.84亿美元,增长13.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4个,比上年增长.6%;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实际利用外资3.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 六、园区经济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年,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增长12.6%。 图7年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趋势图 (单位:%) 特色产业增长较快。全市开发区“四大特色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亿元,占全部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的56.6%,比上年增长17.5%。分行业看,机电装备业体量最大,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1亿元,占四大特色产业产值的63.8%;其次分别是纺织服装业、酿酒食品业和家居制造业,分别占四大特色产业产值的18.6%、16.9%和0.7%。 图8年全市开发区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占比图 民营经济支撑明显。全市开发区民营企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0.5%,高于开发区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占开发区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77.6%;开发区国有控股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9.4%,占5.1%;开发区港澳台外商控股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5%,占17.4%。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市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9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2.2%,比上年增长4.0%。 外资外贸总体形势良好。全市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实现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本地企业进出口总额实现27.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年,全市完成货运量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公路货运4万吨,增长2.1%;水路货运9万吨,增长5.1%。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94亿吨公里,增长2.4%;水路货物周转量39.04亿吨公里,增长5.3%。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万吨,比上年下降17.6%。完成客运量万人,比上年增长1.7%;实现旅客运输周转量51.20亿人公里,增长2.0%。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0.60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快递业务量完成2.08亿件,增长32.3%;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60亿元,增长30.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7.6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年末全市有各类电话用户.28万户,比上年末减少9.3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7万户,减少2.9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2.91万户,减少6.40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1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30万户。 旅游业进一步繁荣。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15.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增长33.1%。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49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10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4A级景区接待游客.71万人次,增长22.3%。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7家,比上年末增加7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2.8%。完成财政总支出.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亿元,增长2.2%。 图-年全市财政收入情况图 (单位:亿元) 金融业发展较快。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9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8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15.1%。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0亿元,比年初增长5.0%。企业直接融资占比达24%,提高1.7个百分点。 图-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图 (单位:亿元) 保险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保险机构家,其中人寿保险48家,财产保险6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5.81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9.72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保费收入46.09亿元,增长17.0% 九、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年,全市专利申请数件,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发明专利件,增长84.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专利授权量件,比上年增长9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数件,比上年末增长27.9%。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家,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全年共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企业获“苏科贷”贷款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家,总数达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创建省优质园17所,启动高品质高中创建工作,创成1所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5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5个省现代化专业群、2所智慧校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年全市高考本科达线率73.5%,一本达线率19.1%,比上一年提升3.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2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录取数苏北第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省赛共获得19金43银82铜,省赛金牌数及奖牌数均位列全省第七。 医疗保障继续提升。全市卫生机构共个,比上年增长1.9%;卫生技术人员人,增长4.4%;执业医师人,增长5.5%;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增长4.6%。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完成新一轮家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65元。 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时尚体育四季嘉年华”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十九届省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取得历史性突破,宿迁籍运动员周欣茹夺得青奥会摔跤项目金牌,胡道亮实现第三届亚残会参赛项目“大满贯”。“文化四季”等活动深入推进,完成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城市建设再上台阶。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以全省第一名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完成棚户区改造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3个,累计惠及群众7.6万人。16个街头绿地建成投用,9家单位庭院完成开放式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40.6%、15.47平方米。依法拆除中心城区48座高立柱广告。完成双星大道、黄浦江路北延等12条道路改造,新改建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泊位余个,完成50组公共场所充电桩建设、辆公共自行车更新升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标准建成“城市之家”5个,新改建菜市场9个,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建成现代公厕88座,新铺设雨污管网60.1公里,雨污分流率达89.8%。 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持续实施“”专项行动,全年PM2.5为5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6%;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4.6%,较上年提升1.0%;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七位。30条城市水体消除黑臭,“一线一岸”整治基本完成,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完成10个乡镇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率分别达50%、85%。 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推进百万亩生态林建设,新造生态林10.7万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6.9万亩。生态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建成30条生态示范河道,完成骆马湖“退渔还湖”2.07万亩、洪泽湖湿地修复超过1万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建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管网.8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2万户,户籍总人口.26万人。常住人口为.59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0.2%,连续九年平稳增长。分年龄结构看,少儿(0-14岁).38万人,占比21.0%,比上年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15-64岁).18万人,占比67.6%,比上年占比回落1.2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56.03万人,占比11.4%,比上年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6.6%。。全市城镇化率6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年全市城镇化率情况图 (单位:%)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9.1%。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元,增长8.4%;财产净收入元,增长11.6%;转移净收入元,增长10.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0%。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6.9%。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3.9%。 图1-年全市居民收入情况图 (单位:元,%) 注:年城镇化率重新修订,年至年收入根据年数据修订,尚未定案。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职工“五险”新增34.6万人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6%以上,低收入农户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双双实现%。农村“五保”、城乡孤弃儿童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名残疾儿童享受基本康复免费服务。率先建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制度,被列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和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城市,“宿迁之声”微博荣获年江苏政务新媒体十大最具影响力奖,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获批全国唯一国家级试点项目。政府服务热线接听群众来电24.66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6.23%。法治政府建设满意度始终保持90%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下降。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