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1日,洪泽县召开推动文化建设上台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精神。 据悉,这是全省第一家县(市、区)级文化上台阶工作会议。会上,出台了《中共洪泽县委、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 ●在全省县(市、区)级层面率先召开文化上台阶工作会议。 ●提出了洪泽文化建设“两个五年”的战略目标,年,建成文化大县;年,建成文化强县。 ●首次提炼了大湖文化精神内核。 ●设立年度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万元。 ●实施五大工程,完成“十个一”任务。 这份意见,干货多、亮点多、成果多,既抓当前,又管长远,是指导洪泽一段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小编和大家一起理理看: 文化建设“两个五年”战略目标会议提出,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大的胸怀,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里思考谋划洪泽的文化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运河城镇轴、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省市战略,主动接受和策应南京江北新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纳湖入城”等区域战略辐射带动,实现洪泽文化建设“两个五年”的战略目标。 到年,努力实现文化基础全面夯实、文化特色得到彰显、文化实力大幅提升的文化大县目标,实现思想建设全面加强、核心价值全面渗透、精神文明全员参与、文化设施全部达标、文艺创作全域飘香、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文化产业全力突破、文化队伍全面壮大,人文生态满意度、城市形象美誉度显著提升。 到年,在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把洪泽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县,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实现文化综合实力全市领先、全省进位。 大湖文化精神内核大湖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在时代进步中不断传承创新。新时期下,打造具有洪泽优秀品质的大湖文化,对推动幸福洪泽建设尤为必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座谈研讨、多轮筛选提炼而形成的蕴含传统品质、彰显时代精神、体现先进理念的大湖文化精神内核,将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洪泽体现,成为洪泽文化建设和县域发展的精神引领。 一是坚守“上善包容、务实苦干、和谐共生”的传统品质。“上善包容”就是继承洪泽湖纳千里长淮汇百川细流、上善不争胸怀万物的自然禀赋;“务实苦干”就是继承大湖儿女在筑堤修堰的世代接力中,形成的实干苦干的精神品质;“和谐共生”就是继承大湖儿女依水而生、与水相搏、人水和谐的可贵境界。 二是弘扬“改革开放、创业创新、责任担当”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就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作为发展路径,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唱响时代主旋律;“创新创业”就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鼓励全民创业,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民富县强;“责任担当”就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敢于担责、勇于担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扛起幸福洪泽发展重任。 三是厚植“生态优先、依法治县、互联网+”的先进理念。“生态优先”就是倡导生态文化,凸显生态优势,引领洪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依法治县”就是弘扬法治文化,培育法治信仰,发挥法治力量,为幸福洪泽保驾护航;“互联网+”就是发展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思维,发展网络经济,为幸福洪泽插上腾飞的翅膀。 实施“五大工程”——实施思想文化引领工程 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创新开展道德讲堂、广场学堂、庭院课堂、船头课堂、新兴传媒课堂和逢四说事议事会“五堂一会”理论宣讲,力争创成省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讲品牌。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争创全国先进社科组织。 构筑道德风尚高地。开展“德润洪泽”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取马浪岗海事所成为全省全国时代楷模。实施老子道德经典名篇普及工程,推进百名好人宣讲百村行“双百”工程,建立和完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关爱机制,力争入选各类各级道德模范群体数量全市前列,入选“中国好人”实现突破,力争注册志愿者占比全市前列。 发挥大湖文化主导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研究、全面宣传展示大湖文化精髓,近期完成一部图书、一首歌曲、一部微电影、一本微画册、一套文宣品等“五个一”创作,推进社会各界对大湖文化的认知认可认领认同。增强“生态优先、依法治县、互联网+”先进理念的渗透引领,推进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一批大湖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推动网络信息文化健康发展。 ——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开放县文化综合馆、体育综合馆、科技智慧展览馆,打造文化新地标。建成水利、金融、美食、媒体印象等一批小微特色博物馆群,支持各行业系统因地制宜建设主题馆。按照“三街三大三特”的发展定位,分类推动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分别达到“上水平”、“功能全”、“小而特”的要求,年实现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标,年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启动镇级特色文化展示馆和村级民俗文化展示馆建设。 提升文化服务功能。推进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资助制度和文化志愿服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引导相关行业企业、重点部门领办文化。加强渔鼓舞、莲湘舞等地方文艺的培育,组建特色民间文艺团队,启动民间文艺团队“评星定级”。建立洪泽县重点非遗名录及传承人资助制度。 打造文化惠民品牌。举办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打造节庆文化品牌。提升温泉养生、掼蛋益智、古堰骑行、湖湾冬泳等健身休闲活动品牌。创办社区文化节、校园艺术节、企业文体节、家庭文化节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高雅舞台剧演出,开展文化“四送”和“三下乡”活动,打造公益文化活动品牌。 ——实施文艺作品创优工程 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常态长效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年度群众文艺调演和文艺成果汇报展,编辑出版洪泽文化期刊,支持书法、美术、摄影、作家等协会出版年度创作成果集。 聚力打造文艺精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制定重点题材创作的策划生产机制,探索实施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联手创作等运作模式,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大堤的挖掘、宣传和展示,聘请大家名家,设计制作一批大湖文化外宣精品,力争成为代表江苏的文化符号。 着力搭建创作平台。设立专门地方,提供优质条件,邀请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文艺大家来洪泽开设大师工作室,搭建文艺创作和艺术传承的高端平台。设置“洪泽湖文化奖”,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机制,把网络文艺作品纳入评价评奖体系。 ——实施文化产业培植工程 做强产业龙头企业。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县招商重点任务。做强省广电网络公司平台,加速推进智慧洪泽建设,创成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洪泽文化传播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使之成为文化产业项目招引和链条完善、促进文化产品交易和电商贸易的新型平台。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水釜城综合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文化产业项目集聚,开放运营中国印博物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快建设洪泽湖渔文化博物馆、盐文化博物馆、“光影世界”科普馆和婚庆文化园。建设全国知名的掼蛋文化产业园,举办大型掼蛋文化活动和赛事,加快掼蛋文化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提升产业附加值。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文化与网络、创意、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文网融合”,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实施“文创融合”,开辟众创空间,做优洪泽县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平台,鼓励扶持文化创客。实施“文旅融合”,围绕旅游开发“一线四点”布局,结合大湖特色美景众多节点,建成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一带五区”文旅融合特色区。 ——实施文化队伍育强工程。 建强专职文化队伍。配齐配强镇(街道)党委专职宣传委员、部门党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和村(社区)文化工作人员。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人,规模较大的镇(街道)适当增加;每个村(社区)设置不少于1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健全县级文联协会艺术门类,实现各类协会国家、省、市级会员数量逐年递增。 充实基层文化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文化单位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推动镇级文联组织全覆盖。扶持民间文艺社团、演出团体,吸收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文化志愿者协会。 注重骨干人才培养。出台洪泽文化名人培养办法,培育洪泽文艺名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举办全县文艺家读书班、镇级文化干部和乡土文化人才培训班,两年实现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轮训全覆盖。举办年度作品展示会、专题研讨会,资助优秀人才到市级以上平台举办创作展。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和完善相关文件,建立全县文化志愿者人才库,发挥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作用。实行艺企结合、藏艺于企,调动企业培养文艺队伍的积极性。对特殊技艺的传承,探索灵活积极的保障机制。 完成“十个一”任务——设立一项文化发展资金 ——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 ——建强一支基层文化队伍 ——扶持一批民间文艺团队 ——成立一批大师工作室 ——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打造一批地域文化品牌 ——传承一批特色文化遗产 ——开展一批公益性文化活动 ——培植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设立年度专项资金万元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县财政设立年度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万元,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各镇、街道年度公共财政文化建设资金不少于20万元,以后逐年递增,年达到50万元以上。 以上来源9月14日《洪泽报》。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