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 http://pf.39.net/bdfyy/ □陈汉莉 一 我想说的是,如果这里的时间会说话,那一定是打铜声。如果这些声音跌落下来,溅起的一定是炽烈怙丽的火花。 二 站在三月的春天里,天气犹清寒如冬,一路上果然行人寥寥。我们一行从浙南一路到苏北,来到这里,若不是集同学的安排,我们的脚步还迷乱在瘦西湖的潋滟湖光中,沉醉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流连忘返。 打铜巷,位于淮安河下古镇,一条寻常巷弄,却因了一个名字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吴承恩故居位于这条巷的巷尾,如今早已修葺一新——四个院落带一座后花园--悟园,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这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园林式建筑群,加上厅前廊柱上楹联上书的:“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一切似乎都与吴承恩的文学巨匠身份相匹配。 而在此之前,我对吴承恩的了解仅限于他是《西游记》的作者,虽然这部巨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和小人书差不多承包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杜甫有一句诗叫“文章憎命达”,是说有才华的人大都命运不济。纵观历史上有才华而命运不济的人多了,吴承恩却有点不一样。其他的文人,即使在仕途上不顺,但还是可以将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的文学,诗和词才是最受追捧的文体,写出了好诗好词,即便是不见得能当大官,但在民间和社会上还是比较受尊重的。李白杜甫如是,就连柳永那样擅写闺房艳冶之词,虽难登大雅之堂,即便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是连皇帝都也知道他的大名,还不是让他“且去填词”吗?到了民间则更是大受欢迎,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来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因此,一个文人,不管生活如何窘迫不堪,只要有现实成就感,只要还能听得耳边传来的掌声,那么他的心中就还有歌唱与花开。 但吴承恩不同。吴承恩与他之前的司马迁,以及他之后的蒲松龄一样——这两个人,都以一己之力,创立了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极其孤独,穷尽一生,都是一个人,以一杆笔面对千秋万代,都耗尽一生的心血,著作篇幅恢宏巨大。 一部《西游记》,一部成长史。他让孙悟空从猴变成了人,又从人变成了佛。“书志怪明鬼,实则记人间变异”,一路走来,他告诉世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那些人情世故,那些忠孝仁义,所经历,所感悟,哪一种不是作者的亲身体会?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天才,哪有凭空出世的才子?那一切的亭台楼榭,那一切的文字宫殿,均是在废墟瓦砾一点一点上建起来的。这些都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与他居住的打铜巷有关。 三 明代,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倭患不断。因为害怕海洋和侵扰海岸的海盗,漕运带来的繁荣景象依然沿着京杭大运河这条经济生命线蔓延至这里。 时间停留在隆庆三年(),那一日,刚刚挣脱了牢狱之灾的吴承恩一路舟车劳顿之后,一袭青衫披着夕阳余晖,行色匆匆步入曲幽街巷,穿过这一片不绝于耳的叮当声,回到这打铜巷的家中。 此时已六十六岁的他,家道中落,妻儿早逝,人口零落。一扇门“吱呀”一声,掩藏了一个书生在尘世的所有落魄与坎坷。 说起来,吴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曾祖父吴铭,曾担任浙江余姚县的儒学训导,祖父吴贞为国子监监生,后为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儒学教谕,都是地方上负责教育方面的小官吏。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四岁的时候,吴贞去世,当时家贫子幼,在同僚的资助下才得以扶柩归淮。吴锐成年后娶徐氏为妻。因妻子的娘家--徐家在当地经营花线铺,吴锐后来继承了岳父的家业,成为一个小商人。徐氏只生一女,吴锐又娶侧室张氏,才生下了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自小生有异质的他,让给他取名的吴锐心怀希望,希望疼爱有加的独生子将来能出人头地,读书做官,并以忠臣清官的德行光宗耀祖。尽管愿望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往往总是事与愿违。 嘉靖二十九年()夏,吴承恩终于博得一个“岁贡生”的身份,此时他已四十七岁。显然,在推崇“三十而立”的彼时,可谓大器晚成。但这似乎并不能掩盖吴承恩的才情,当年“以文鸣于淮”的他,读经史典籍过目成诵,填词度曲、书写绘画莫不手到擒来。除此以外,吴承恩甚笃《酉阳杂俎》一类志怪古籍,尤好精怪传说,这些都为他后来提笔写《西游记》打下基础。 嘉靖四十五年(),他在浙江长兴,做了一员微末县丞。然而,这一程依然波折横生。先是吴承恩与僚属不睦,后又被大户与恶吏构陷,锒铛入狱。 之后,又以冤白获释,即以补授荆府纪善。 隔着时光的毛玻璃,我们看见往事隐隐绰绰,曾经的“青云望”,奈何早已“白发髿”——回到这里,已是年过花甲的他,从此诗酒自娱,隐于那一片叮当声里,隐于这片竹林之后。 四 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自然风光还有一个就是美食,这是吸引游客两大要素。我们一路扬州淮安之旅,淮扬菜也是一路品来一路行,那些扬州炒饭、软兜长鱼、狮子头、大煮干丝、松鼠桂鱼以及蟹黄汤包等等都一一品尝,吃货们皆赞不绝口。 集同学在淮安创业已十几年,算是淮安通了。那些天他的热情与当地的美食一样,让我们招架不住。其实,早在此之前,因为他的安排,这里洪泽湖出产的肥美大蟹,千里迢迢通过现代交通工具抵达我们旅途的餐桌,在东海之滨的平潭岛,在跨越那一段天涯海角般的美丽公路上,因为美景美食皆不可辜负,我们几个女生遂徒手“偷”剥前晚剩下的最后几只,彻底浇灭那几位因探寻“仙人井”而不遇仙人复转来尘世就蟹肥酒黄的欲念,引发一段寻蟹的笑语。而在缙云山间美好的夜晚,一路追寻而来的大蟹又成了晟同学生日宴上最硬的菜,面如冠玉的晟戴上生日皇冠,淡淡烛光中恍若唐僧转世,我们几位“盘丝洞的女妖”各各手抓大蟹遥祝他“十七岁”的生日。回想那些美好,清澈的欢笑还在风中飘荡,走出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 记得那日,在集同学安排的淮安宴上,除了鱼虾各色美食外,还有一个蒲根菜,特别说是本地特色菜。在吴承恩在《西游记》第86回中孙悟空打死豹子精后,樵子为答谢唐僧师徒救命之恩而“奉献”的一桌野菜席近三十个品种中就有蒲根菜,山村百姓倾其所有,体现了民间百姓的待客之道和答谢之诚。 请输入图片描述 把蒲根当菜是淮安特有的,其它地方虽然也有蒲,但都不好吃,而淮安蒲菜则嫩滑清香,被认为淮安一带沼泽性土壤条件有关。汉代文学家淮安人枚乘的《七发》中,曾经谈到吃蒲菜的做法:“刍牛之腴,菜以笋蒲。”意为:用小牛的肥肉,与竹笋、蒲菜一同烹制。 淮安人爱吃蒲菜,有着“春蔬那及吾淮好,入馔蒲芽不论斤”的兴致与自信,因此也把自己钟爱的蒲菜佳肴推荐给远方而来的客人。大文豪吴承恩通过《西游记》,集同学通过他淳朴的言语和待客之道。蒲菜我尝了,还尝出了一些悲壮意味。这与一位女人有关。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守楚州(淮安),因当时条件艰苦,他的夫人梁红玉就亲自“织蒲为屋”,又因军粮接续不上,挖蒲根,以充军粮,最终打败金兵。所以,淮安有吃蒲菜始于梁红玉的说法,并以蒲菜为“抗金粮”。梁红玉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史载“梁氏领军数败金人,威震四海。金人闻娘子军之名,无不丧胆。”在其一生戎马生涯中,功勋卓著,蜚声朝野,先后被封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一代女将,后战死沙场。如今河下镇还建有梁红玉祠。 五 “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来”。明朝诗人邱浚诗中所说的西湖嘴,就是淮安近郊千年古镇河下湖嘴大街的南入口西湖嘴。此刻,我们就站在这首诗歌上头。这里距离吴承恩的打铜巷米左右,距离吴承恩生活的年代约年。 这一条古街长不过1米左右,但它一头连着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候的御用码头,一头还连着天下闻名的淮扬菜。在吴承恩笔下,《西游记》所写虽大多是天宫地狱、神佛妖魔,实际还是人间社会生活的曲折移植,穿越再现。那些关于人妖争斗,矛盾纠葛,虽充满“变幻恍惚之事”,多有出世清高之情,其实关联人世尘俗,寄寓人情世故。因而,在《西游记》里一些关于素斋素筵的描绘,实际上也是明代江淮一带、里下河地区民间素食文化状况的生动再现。 其中,对唐僧师徒四众西天取经途中素食斋筵的描述也是如此。不管是花果山众猴为美猴王送行的宴席、“老鼠精”办素席、女国王东阁素筵,还是寇员外招待唐僧师徒的家办素筵、乡村小饭店的农家素菜,以及山村农家的野菜席等等,尽管他都穷尽言语为之抹上了神魔的色彩,实际上还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他身边的民俗民情的反映。 比如他描写唐太宗李世民为唐僧接风的“天厨”御宴,皇家筵宴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所用餐具,“镶金点翠”“嵌锦花缠”,更显示出皇家气派。唐太宗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的褒奖,从“菜品十二,蔬品二十四”的规格就可见一般,体现出盛唐“天厨”的手艺也非同凡响。而其中的“椿叶面筋”“木耳豆腐皮”“石花芥末拌丝瓜”“慈菇嫩藕”等,就是江淮里下河一带的特产,至今仍是淮扬菜素席上的特色美食。比丘国王的素席就写得更为生动,其中有“辣煼煼汤水粉条长”,说的是淮安风味小吃辣汤,热乎乎辣煼煼的真乃世间美味,至今仍是淮安人的最爱而风行大街小巷。 现实的东西总是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人们幻想的虚妄的东西总是现实的补充和折射。因此,《西游记》的作者,不论他真正生活在何时何地,最终把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饮食习惯,把散落在打铜巷周边的繁华街区里,家乡味道,地方风情,那些甘美奇绝一起写进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成书里。 作者简介:陈汉莉,温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浙江散文》等省内外报刊及文史选集,已出版文集《蒲城历史人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