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自做第一顿早饭

一觉睡到第二天天亮,起身后,洗漱完毕,跟着队里人去田里收晚稻(粳稻),我们是学着捆稻把……早工回来后,满以为房东会喊我们吃早饭,谁知金大娘在她家灶膛加了一把草后站起来告诉我们,今天开始,我们自己就在她家过道房支的高灶上做饭吃。

生产队为我们支的高灶安了一大一小两口锅(五印和三印),锅铲、勺子、碗筷等都替我们买好了(费用全从知青安置费中扣除)。我们的高灶是用大概20×10×2(公分)的泥土砖(没烧制的干土坯)砌起来的。烟囱连着灶门口,向上伸出苫着穣草的屋面二尺,出外的烟囱四周还用穣草给它披起来防雨。

晨曦中,绿树掩映的蒺藜庄、后庄和甘庄上空飘着袅袅炊烟富于诗情画意。庄外,山毛子(灰喜鹊)忽地飞上树,倏地落到庄旁的小路上、田野中。庄台上,狗儿在屋里屋外地摇尾巴,大白鹅挺胸仰着长脖子嘎嘎地迈着方步,大公鸡咕咕地带着母鸡们四处觅食,大猪小猪在猪圈里哼哼唧唧地要食。庄前长着柴、蒲和蒿草的小沟水面上,一群麻鸭拍打着翅膀呱呱地叫,不时钻进水里;庄后小竹林里麻雀等小鸟在上下跳跃,欢快地叽叽喳喳。炊烟淡去,就是饭好之时,早饭的香味就会从各家灶台旁的小窗洞里、厨房的门口跑出来……

我和另一名知青小孙都没烧过高灶,一时不知所措。上过早工回来的房东大儿子赵可业拿出前一天生产队给我们送来的米,帮我们淘了点米倒进大一点的锅里,加了三瓢水,盖上锅盖后,便坐到灶门口教我们烧锅。他抓起一把稻草教我们怎样点火,怎样用火叉把草送进灶膛,告诉我们火要烧空,草不要把灶膛塞死,叮嘱不要把火烧到灶门口……我俩先后坐到灶门口学烧火,不是草添多了把火闷熄了,要用火叉挑着灶膛里的草用嘴吹火,就是草没送到灶膛里,火蹿出灶门口……好不容易里一把外一把地才将锅烧开,这时,我俩都弄得灰头土脸。

粥烧好了,赵可业从他家端来一碗咸(咸菜)让我们就早饭。我们也没怎么客气,就与他一起就着咸,嘶啦嘶啦地吃完自己到农村后做的第一顿硬头米粥,觉得自己还行。随着住在东边的队长赵可斌一声吆喝——“上工了”,我们同赵可业等人扛起扁担带着绳一起下湖(田)去挑稻把。

厚道房东帮助多

双坝大队东西有十里路长,共有16个生产队。三队西靠二队,北接一队,东连四队,南与上坝队隔条小河相望。

三队由北而南分别是甘庄、后庄和蒺藜庄(又叫前庄)三个老庄,房屋都是土墙苫麦秸草,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土房子几乎没有一家开窗户,只开着一尺见方的窗洞,窗洞外口镶嵌竹篾网。三个老庄台的地面要比平田高出3尺多。据队里老人说,年,江淮发大水,洪水几乎漫上了老庄台。

蒺藜庄四周长着一人多高的蒺藜,蒺藜是解放前用来防土匪种的。蒺藜一年四季都是墨绿色,全身长满了密密匝匝的钢针般的蒺藜刺,连猪狗都不敢碰它。蒺藜庄向南不远处就是那条东西向的闸河,有五六丈宽,隔在三队与上坝队之间。

房东赵序金家在蒺藜庄的最西头。朝南的过道门也是院门,三间正房面东,与过道房相对的是厨房,东面一道连接过道房和厨房的土墙正好围成了院子。赵序金家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大女儿嫁到四队李家,家里还有六口人。我们知青三人(后来一个)寄住金大爷家占了南头房,金大爷和他两个儿子只好住在堂屋,金大娘和两个女儿住在北头房。

我们在金大爷家住了不到半年,金大爷一家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老实厚道。有时我们放工回来迟了,金大娘会帮我们把放在锅里的米煮成饭,看我们没有菜,她自己或叫女儿给我们送来韭菜或青菜(蒺藜庄的队长娘子李文兰、赵可禄媳妇费凤英、家有残疾人丈夫的蔡凤英等都给我们送过菜),金大爷家里来亲戚,弄点好吃的,他们会叫我们坐上席位。年冬天到年春天,我们吃饭就的咸都是金大爷家腌制的“雪里蕻”。看我们笨手笨脚地缝衣服上的破洞时,金大娘或赵书华会主动要过去帮我们缝上细细的针线脚……

金大爷和金大娘都爱抽烟。当时,洪泽乡下人多抽自家长的或从集上买来的旱烟叶。金大爷常用三寸长两寸宽的纸卷成喇叭状后,再将揉碎的旱烟末灌到喇叭口里,然后把喇叭口端的纸拧紧,最后才点火抽;金大娘则爱磕小铜烟袋吧嗒吧嗒。那时,三队很少有人能抽上香烟,他们靠养几个鸡下点蛋,除用于招待客人外,大部分都卖给大队代销点(收购价六毛九一斤),换点零花钱买火油、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基本上不去买香烟,哪怕是淮阴烟厂生产的一毛四一包的“丰收”牌(清江市区卖一毛三,县里多加一分)。我回家后,有时会带两包计划供应的“华新”或“玫瑰”到队里,散给队里人,每次敬香烟给金大爷和金大娘时,他们都会有点承受不起地笑着说:“看——又抽你好烟了!”

卖力做好记工员

到三队后,就被要到了大队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演出,工分照给。当时大队宣传队只有两把二胡,再就是锣鼓家伙,我去后多了一支笛子……但一个多月后,大队书记赵可辉找我谈话,要我当生产队记工员,说三队社员认为知青是外来的,与本队人没亲没故,记工不会徇私情。我刚来才几天,就要我担任记工员,有点诚惶诚恐。

所谓记工不是记工分,而是记出勤。为了让社员放心,我专门设计了出勤表,有年月日、姓名、时段(分早上、上午、下午)和备注,出勤表用讲义夹夹住。每天记录时要分段记载出勤的人具体干什么。识字的社员经常会翻开我的记工本查看。具体能拿多少工分?生产队要召开评工会议,像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那样评工计分。年终各户按实际工分进行决分,算出各家的口粮和收支,该进则进,该出即出(透支)。因此,劳力多的家庭不光粮食分的多,而且钞票也进的多。劳力少子女多的家庭往往是透支户,粮食分的少且还要拿钞票到生产队买粮。

当上记工员后,我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身。一把哨子从蒺藜庄吹到甘庄,队长或会计喊人上工的事,我就接过来了。上工的人到齐后,全体面向东方(晴天则迎着东方升起的红太阳),首先高唱《东方红》,再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然后背诵或学习最高指示等。接着由队长或会计安排各人一天的农活。由于干活不在一起,我常常要跑几个地方查人头,有时还要检查有无迟到或早退的。记过出勤表后,我也要和大家一起做事,我做的事不固定,在哪做都可以。不过,我很想在短时间内,学会各种农活,适应重体力劳动,以缩短与社员们劳动方面的距离。播种时,我在赵序金大爷、赵序黄大爷、赵序同四爷的指导下耕过地,在赵可志示范下耙过田;插秧时,我跟在民兵排长赵可新旁打秧线,抛秧把;收获时,我挑过麦、稻,扬过场;农闲时,寒天做过小河工,给麦田挖过排水沟……在做记工员期间,农村里的一般农活我都尝试着做过。

年,紧靠甘庄东面的一块地叫“齐天洼”,长着20多亩粳稻中收获最迟的“桂花黄”。“桂花黄”稻棵矮,抗倒伏,生长期长,耐肥产量高(每亩斤左右),“桂花黄”机出来的米,闻着就感到香,无论做出来的是干饭还是稀粥,米粒晶莹剔透,香气扑鼻而来,吃了满口生津。

“桂花黄”不像粳稻“农垦46”和“农垦57”只要把稻把填进脱粒机进口,柴油机带动的脱粒机就把稲粒打下漏在机出口处下面,稻草则从出口吐出去两三米……而“桂花黄”必须用专打“桂花黄”的脱粒机。“桂花黄”脱粒靠转动着的满排着钢筋齿的转筒反复打才能完成。“桂花黄”脱粒机有人工的和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的两种。人工脱粒机像缝纫机那样原理用脚踏动转筒,两人可以站同时操作,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的脱粒机可同时站六人脱粒,因为长故称“长龙”。脱粒时,把在地里就捆成的小稻把按压在转筒上打……由于费工费力好肥,“桂花黄”在三队就栽种了二年。

年的中秋节后,三队收获“桂花黄”。一天下午,吃完中饭,别人都在休息,我一人就拿起扁担和绳子来到已收割的“齐天洼”,想为生产队多做点事。“齐天洼”里还有不少积水,水里泡着的“桂花黄”稻把一个有30斤重,我不知轻重,一下子一头塞了4个稻把,咬着牙用右肩将斤的担子挑起来。上了田埂,爬上南北向的灌溉渠堆,摇摇晃晃地跨过灌溉渠上的水泥板,觉得担子愈来愈重。由于不会换肩,只好还用右肩艰难地向东边的队场挪去……这时,正好被队长赵可斌看到,只听他大喊:“不要放下来,不要放下来!挑到场上!”快到场边时,我觉得腰部一种从未有过的疼痛放射到尾骨处,逼的我猛地蹲了下来,……从此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疾患。

记工员做了不到两年,年,大队把我调到大队粮食加工房当会计——收加工费,工分由三队里给,评工计分时,一个出勤日才给我7分,说实在话,这还是多给的。因为我们的体力活确实干不过队里的强劳力。

—END—

w9rtrt

投稿邮箱:hazxwsw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