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金秋时节,不仅有枫红稻香的美景,也是美食当道“抓秋膘”的好时候,而膏多肥美的螃蟹则是饕餮大餐的头号常客。

↑年8月,两名来自唐山市的工人在北戴河吃螃蟹。新华社记者黄景达摄(资料照片)

中国人似乎对螃蟹有着特殊的热情,除了对其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钟爱,螃蟹的色泽、产地、吃法也是讲究颇多。

↑采购商在江苏省洪泽县螃蟹交易大市场挑选大闸蟹(年9月25日摄)。新华社发(周海军摄)

↑在第一届中国(苏州吴中)螃蟹文化节上,辽宁的养蟹人手提“咬”成串的大闸蟹吆喝:“俺们辽宁的大闸蟹够凶够猛!”(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发(戚振林摄)

↑在第15届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上,厨师现场制作螃蟹菜肴。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厨师从6时许至16时,先后分4场,共制作出道全蟹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工作人员统计核实,创造了“最多不重样的螃蟹菜肴纪录”(年9月19日摄)。新华社发(王新摄)

↑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的洪泽湖“蟹王蟹后”争霸赛上,两名螃蟹养殖户分别展示重克的“蟹王”(左)和重克的“蟹后”(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发(柏志勇摄)

↑歌手杨坤在“电影爱洪泽相约洪泽湖”大型广场文艺晚会现场将捆好的螃蟹展示给观众(年10月9日摄)。新华社发(陈亮摄)

出于对“世间好味”的喜爱,人们还为螃蟹赋予了艺术的美感,宋诗里有“不食螃蟹辜负腹”,《红楼梦》里著名的“螃蟹咏”诗会家喻户晓,围绕“食蟹”有着五花八门的仪式和活动,独特的形态也是工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对“横行公子”的追捧已经成为秋天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河北省黄骅市季家堡村渔民杜宝槐在家中绘制蟹壳脸谱(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在南京秋季房展会上,南京一位青年美术工作者在房展现场进行“遛螃蟹”行为艺术表演,呼吁降低房价(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名北京二中的学生手拿参赛作品“螃蟹型探险机器人”(年3月23日摄)。新华社发(王丹摄)

↑在上海市即将举行的哈尔滨冰雕作品展上,妙趣横生的“大螃蟹”吸引了一个小朋友(年2月3日摄)。新华社发(张海峰摄)

↑在江苏省洪泽县,两名中学生展示他们精心打扮的“蟹模”(年10月7日摄)。 新华社发(周洪明摄)

↑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北关农场螃蟹博物馆外景。由当地农民李冠兴创办的博物馆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螃蟹标本多件、各种鲜活的螃蟹多种(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吴增祥摄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文化活动中心,蟹农选送的洪泽湖大闸蟹在进行“攀爬比赛”(年10月7日摄)。新华社发(周洪明摄)

↑在江苏洪泽湖大闸蟹节趣味赛蟹活动“螃蟹宠物秀”上,小朋友观看参赛的“蟹新郎、蟹新娘坐婚车”(年10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在杭州拍摄的自动售蟹机内待售的螃蟹。人们只需按操作提示塞入现金,即可随时自助选购售卖机里不同档次的鲜活大闸蟹(年9月12日摄)。新华社发(李忠摄)

编辑:李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