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的六大特点 http://www.lkhmy.com/jbzl/10067.html 姚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编者按年7月3日,洪泽中学原校长姚湘仁在常州因病辞世。闻听噩耗,姚校长当年的同事、友人、学生以多种方式纷纷表达悲痛和哀悼之情。姚湘仁是洪泽历史上第一位特级教师,其创立的“布点教学法”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其弹性管理、民主治校理念深得后人推崇,影响了万千教师和学生。编者怀着仰慕之情,收集一些悼念的诗文,编辑一期特刊,以作纪念。 姚湘仁简历:年6月生,祖籍常州。年毕业于常州高级中学,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年被划为右派。年南京大学毕业,摘除右派帽子,分配至洪泽水产学校教书,次年调入洪泽县中学教语文。年响应号召下放高涧公社胜利大队务农,后在洪泽县蔬菜公司的蔬菜队种菜十年。年12月回洪泽县中学教书,重回讲坛的姚湘仁,改教生物,他是拥有语文和生物双高级职称的名师。 七律·悼湘仁兄 徐沥泉 惊悉姚湘仁兄去世,悲痛万分。从年两人早先讨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起,直到他在我国首开“布点教学法”课题,我们一直保持着热线联系。年下半年,得知他做了一个小手术,12月12日,我和夫人一起到杭州去看他,我们交谈甚欢。晚上他还带我们到附近的一个上好的饭店共进晚餐。我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他到太湖边上住上一段时间,再共商把布点法向纵深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用等问题。但由于新冠肆虐未能如愿。至今,有关他课题研究的36篇资料完好地存储在我的电脑文件中,最近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重温着他的这些力作和独到见解,他那犀利的文笔和无懈可击的逻辑交织在一起,正可谓字字珠玉。这都取决于他一贯以来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无与伦比的文理功底。我们第一次共事是学校把他安排到我的班上来教生物,当时我还真有些疑虑。他被誉为洪泽的米丘林(伊万·弗拉基米洛维奇·米丘林),那是因为他蔬菜种的好,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他是南京大学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材生,为什么不任教语文呢?但不久的高考就把我的这些顾虑完全打消了,我班的学生刘军生物学高考竟获得满分分(他被录取在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总参)。这一件事,我立即就对他肃然起敬起来。现在,他的事业谁来继承,布点法由谁来发扬光大?从现开始以后的几十年或者更多,还能再出一个像姚湘仁这样的校长和专家吗?一星文曲落重天,西子倾湖泪长绵。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热血洒胸前。 遣冲菜役胜伊万,再起洪中治学研。 生物语文双极聘,功高盖世布图篇。 (徐沥泉,江苏省特级教师,年到洪泽中学任教,后工作于江南大学,任理学院教授,无锡教研中心研究员。)真人真性情 ——悼念姚湘仁先生 璩成荣 七月三日,姚公湘仁辞世,享年八十二岁。在我与他的交往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他做事认真。认真向党提意见 一九五七年,姚湘仁在南京大学读大二,已是中共党员。大鸣大放开始时,他觉得自己是学生,没有说话。眼看运动就要结束了,有个领导对他说:“你是党员,你也要帮助党,给党提意见。”既然领导说了,那就提吧。结果他提了这样一个建议:党的最高领导人任期不超过九年。多年以后,我问他“为什么是九年?”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想,他当时可能是认认真真想了很久,觉得这个问题对党很重要,才提出来的。因为这个建议当时他被打成了右派。认真当农民 文化大革命中,他与当时很多机关干部一样,被下放到了农村。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民不仅缺衣少食,就连蔬菜都没得吃。他找生产队要了块地长蔬菜。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蔬菜长得非常好,大白菜长到半人高,最大的一棵就上百斤。农民们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白菜,十分惊奇,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姚师傅。姚师傅的大白菜,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吃菜问题,多余的菜还拿去出售,为生产队增加了收入。下放农村,本来是苦差事,他凭着韧劲和拼劲,硬是把苦变成了乐。他是这样向我描述的:有月亮的夜晚,来到大白菜地边,空旷的田野上没有一个人,只有他和自己倾尽心力侍弄的大白菜;周围没有一点响动,侧耳倾听,似乎可以听到大白菜生长的声音;看着月光下成片的大白菜,蹲下来抚摸着大白菜,心里那个舒服啊,没法形容!认真当校长 姚湘仁当校长,认真到什么程度?举几个例子。有一天中午,住校生反映食堂饭不熟,经亲自查看,情况属实。他立马找到总务处负责人,要求查明原因,作出检讨。下午上课之前,总务处的检讨已经贴到了墙上。还有一次,住校生反映宿舍前面晾衣服的两根水泥柱子不见了,衣服没法晾。经了解,水泥柱已被悄悄移到了某教工宿舍门前。他立即找到有关人员,两根水泥柱子很快移回到了学生宿舍前。可能是一九八七年,教师首次评职称。上级好像给了两个中级职称名额,而学校符合中级职称条件的有七八个人。怎么评?碰到类似情况,别的地方通常都是由投票决定。姚湘仁觉得,票决可以对上级有所交代,但对下没法交代。他把情况向上反映,要求增加名额。上级不同意。一则上面可能确实没有那么多控制名额,再则从来也没有哪个学校跟教育局讨价还价的。事情就那么僵着,过了很长时间,别处这项工作差不多要结束了,最终上级作出让步。事后我问姚湘仁,如果上面一直不让步,你怎么办?他说: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辞职。为什么宁可辞职也要让差不多条件的教师评上职称?现在已经无法再向姚校长请教了。但是可以从他对升学率的态度上探出端倪。他认为,办学校不能没有升学率,但不是升学率越高越好;不管什么地方,一代人中最优秀的、优秀的、一般的,是个正态分布,全国招生人数是固定的,一个地方升学率高上去了,必然会挤掉别的地方的优秀人才,这对整个国家选拔人才是不利的。由此可见,他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办教育的。他把学生看得很重,他把教师当作宝贝,正是出于对教育内涵的把握。回顾姚湘仁走过的路,可以清楚地看出,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是与祖国共命运的,他的脉搏是与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一九五七年,他就党的最高领导人任期建言,一九七八年,党中央出台了最高领导人任期的文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政通人和、追求知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他从姚师傅变成姚老师。因为教学出色,于一九八四年任洪泽县中校长,带领洪泽中学开创了八十年代的辉煌局面。(璩成荣,洪泽中学退休教师)庚子初夏悼姚公 毕生奋斗,宠辱不惊,“三育成才”桃李满天下; 卅载钻研,功名卓著, “布点教法”美名驰江淮! ——刘兆富敬挽 (刘兆富,洪泽中学校友,年高三毕业)大道云亡科学教学呕心沥血留“布点”斯文遽丧民主治校礼贤下士忆“弹性” ——张震瀛敬挽(张震瀛,洪泽中学退休教师)悼念姚湘仁老校长 边志英 个性鲜明学者型,献身教育注深情。 不随世俗潜心探,布点启思高格鸣。 (边志英,洪泽中学退休教师)洪泽湖不会忘记 夏宝国 惊悉姚公湘仁恩师仙逝,极为悲痛!姚老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意志坚如磐石,刚直不阿,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把毕生的智慧与热血献给了洪泽湖,献给了洪泽中学,献给了洪泽人民,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创立的“布点教学法”是中华教育园地怒放之奇葩,是洪泽中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涛涛淮水,悠悠洪泽湖将永远铭记!情不自禁,撰联一副,以表最深切地哀悼:先生悲鹤驾,遗世妙经功大泽 桃李吐芬芳,铭心良训志长淮 (夏宝国,洪泽中学校友,年高中毕业)一生勤勉,两袖清风。三句诤言,四方叹咏。 五体躬行,六法师道。 七星北照,八荒春回。 九曲跌宕,十分谦卑。 ——学生刘化景泣挽 (刘化景,洪泽中学校友,年高中毕业)城南旧事点滴回忆 张军生 七十年代住城郊,家父田头常遇姚。 如面便呼“大教授”,赤足畅谈“栽培道”。 屈身栖居杨码村,痴心破解蔬菜奥。 重返教坛心犹雄,成就布点一帜标。 (张军生,洪泽中学校友,退休教师)悼念吾师姚湘仁 朱正宏 蓦地来消息,姚师驾鹤西。 蔑看权贵客,弓做后人梯。 八秩龄非少,千悲心若啼。 平生三句话,句句读清凄。 江城子(单调)·梦姚师朱正宏 (三日前,有梦姚湘仁师。) 何来生梦见癯颜, 对无言, 滞眉端。 醒来疑忌, 未久听凶传。 哽哽搜来书一册, 将布点,又重翻。 (朱正宏,洪泽中学校友,年高中毕业)小重山·追忆姚湘仁校长 洪泽中学教师陈加柱 年过八旬体力衰,思维从未歇,计将来。东风吹乱叹无奈,油灯尽,魂断赴瑶台。唯有梦萦怀,扶窗拭宿泪,东方白。曾论诸教育流派,语深切,心念育英才。恩师驾鹤去远行,未及相送意消沉。 布点教学展风采,问题运动显精神。 平生有愿育桃李,事业无悔待后生。 此生不忘师恩重,吾爱吾师姚湘仁。 “如果要进屋,那我就走了” ——纪念我尊敬和爱戴的老校长姚湘仁先生 孔祥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调入洪泽中学。当时学校住房相当紧张,我住的是爱人单位在外租赁的房屋。后来在姚校长亲切关怀下,终于搬进了校内的一室一厨。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家洗菜做饭,姚校长走了进来,说跟我随便聊聊。我立马停下手里的活,让校长到屋里去坐。他则笑着制止:“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要进屋,那我就走了。”在校长的坚持下,我一面做事,我俩一面谈心,站在厨房里聊了足有二三十分钟。(孔祥田,年到洪泽中学任教,后任教清江中学)老校长姚湘仁 朱正标 经年累月之后,大凡有点名气的学校,其传统与风格,与名师、名校长分不开。讲到洪泽中学的成功,自然离不开苏南教师群体,更绕不开老校长姚湘仁。年底,重回讲坛的姚湘仁,教的不是语文,而是生物。多年以后,很多老师跟随他从事教学研究,无不感到十分吃惊。南大中文系毕业的他,对生物学知识不仅掌握的十分精深,而且在教学中运用得十分娴熟。民主治校,科学管理 确保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学校民主一定要反馈到校长头上才是真民主。管理学校,姚湘仁坚持民主管理。他在校内定期召开民主质询会、民意咨询会、教代会、智囊会、评议行政干部会(主要是评议校长)。在干部任用上,他提出,“学校启用中层干部经过教工评议、讨论、民意表决、向上举荐,可以增强教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以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促使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对领导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从重大决策到具体问题,姚湘仁都会反复征求不同层面的教职工意见。根据教职工要求,根据学校教育特点与规律,他推行“弹性坐班制”,被认为是一项破天荒创举。校长的办学思想体现在教育评价问题上。姚湘仁提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否端正,首先取决于学校领导人的办学思想,学校领导人的办学思想又主要通过教学管理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评价问题”。他一直认为升学率只是办学的副产品,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则会破坏教育生态。姚湘仁认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是办学思想的派生物,也是办学思想的集中表现,以分数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产物”。他提出评价教师要看教学流程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不能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要坚决反对教学流程中的违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主要由同行和学生来评价。年底,学校建立起教师淘汰机制。“三育成才”,自主发展 所谓“三育成才”,即理想育才、纪律育才和科学育才。为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学校邀请老山前线荣获一等战功的校友来校做英模事迹报告会;春季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秋季组织学生去县城工业区参观工厂;在节日期间开展演讲会、歌咏竞赛和文艺演出。在纪律育才方面,学生值周组参与学校管理;设立无人监考荣誉考场;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始,直到晚自习,时间全由学生自主支配。学习要讲科学方法。学校让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姚校长亲自研制“三型五态分析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增强体能素质,高三体育课一节不减。为了培育艺术素养,高一年级每周罕见地开设音乐课。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举办电脑夏令营,王建春同学在省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后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一句话,研究了30年 姚湘仁的教育研究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他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指标。为此,他最初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后来,他发现,外加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只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由此,他转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年,根据徐沥泉先生的提议,他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教材加工法,后更名为布点教学法。姚校长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得到华东师大邵瑞珍教授的认同。邵瑞珍教授希望他能够围绕这一命题坚持研究下去。从那时起到今天,最初的课题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教学法,涵盖中小学几乎所有学科。一项在基层学校的研究坚持长达30年,这在国内外教育史上是少有的。他任校长时,我在学校读高中。当我回母校任教时,他已办理退休手续。不过他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仍然坚持上班。到退休时,他是当时全县唯一的“特级教师”。(朱正标,洪泽中学教师,届校友)他用自己的钱补齐票款 秦杨 惊悉姚老师逝世十分悲痛。他是我在洪泽中学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一年班主任,是一位睿智、和蔼、细致、认真的师长。记得我曾担任过不称职班干,学校让收电影票钱,我天真的以为同学都会主动交,不曾想有的同学种种原因没交,而我又没有记录已交同学名单,发票时一团糟。这时姚老师没有批评我,他用自己的钱补齐票款,使大家既看了电影,又受到教育。这件事对我日后工作影响很深,必须养成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敬爱的姚老师,我永远怀念您!(该短文选自朱正标老师《老校长姚湘仁》一文后的校友留言) 来源:-7-13《洪泽报》 编辑: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