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一)

杜振民奉南太行军分区司令员张云鹏秘密指令,先是在国军40军里干,后来又下山当了古宁县保安司令。他的真实身份,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手下的拜把子弟兄也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受40军59师师长罗立奇指令,下山假降日真抗日的,并不知道他是地下党员,更不知道他受八路军的首长张云鹏的直接领导。但在古宁人的眼里,杜振民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各路不明真相的抗日武装,都在想方设法除掉他。

杜振民曾被古宁县的一支武工队伏击过。这次伏击,虽然没有大的伤亡,但他最喜欢的战马被打死,也让他痛惜不已。武工队为了打探他被伏击后的情况,就买了一匹枣红色的大洋马,派一个叫陈小发的人去卖给他。这时的杜振民已经知道了陈小发的身份,因为介绍他来卖马的熟人就是直田百货店的老板赵太祥,赵太祥正是杜振民的秘密联络员。

那天,保安团特务连长万树春也在佛会寺的保安团司令部。这时,警卫报告,有人前来送马。杜振民说,让他进来。二人站在大殿外的台阶上,不一会儿,就见陈小发牵着一匹高大的红马进了佛会寺,杜振民让警卫把马拴在东配殿南的墙根,又把他让进屋里。

进了大殿,杜振民先坐下,眼前的桌上摆着一支勃朗宁。万树春并没有随他们进屋,而是守在了门前。陈小发一见这陈势,心里就有些发毛。

杜振民叫陈小发也在对面坐下,开口说:“我知道你是谁,共产党在哪里?”

陈小发顿时紧张地站起来:“杜司令,我就是陈屯村一个种地的泥腿子,因为学了家传的相马手艺,常在集会上为人相马,挣个零用钱。这次,只是听说司令的马被人打死了,您又不能没有马,就斗胆来挣个辛苦钱。”

杜振民摆摆手:“好啦好啦,不要说了。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陈小发一时竟然对答不上来。杜振民看了看他,说:“你可能真不知道我是干啥的。”

于是二人言归正传,谈了马的价格,杜振民让人把马钱给他,之后又很客气地把他送出院门。因为陈小发在前走,杜振民和万树春在后跟,把陈小发吓坏了,每走一步,他就会想杜振民会在后面打他的黑枪,特别是出了院门下台阶时,他更是紧张。但直到二人拱手告别,杜振民都始终对他客客气气。

万树春说:“大哥,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又放了他?”

杜振民笑了笑,说:“他们武工队打的是大汉奸古宁保安团司令,换了我,如果有枪,也会打这个古宁的保安团司令,汉奸嘛,谁都想杀他!”

一次次有惊无险地逃脱了国共武装和情报人员的刺杀,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人对他在里口的家人动手。敢对他家动手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河北纵队,简称“北纵”。

(二)

河北纵队的出身并不好,前身和李老虎一样,也是夜聚明散、打家劫舍的土匪。吕越县最大的土匪首领曹千里是一个很有气魄和见识的人。当时的豫北一带,日军主要驻守在平原地区的城市、县城和重要村镇,国军和八路军则北上太行,或者退守黄河以南,在绝大多数的乡村,既无日军驻扎,也无国共武装占领。曹千里以抗日为名,趁机拉山头,发展势力,派枪派粮派钱,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他以结拜十大弟兄的方式,把周边的古宁县、共水县、怀德县、新中县等几个县的重要土匪势力联合起来,成立了平原抗日游击大队,曹千里自封司令,十大弟兄各有队伍,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兵力达到五千多人马,成为豫北最大的土匪武装。

这支武装,国、共、日三方都想争取。年春,籍贯古宁的八路军某团政治部主任史春江带一个连到家乡扩军,对活动在古宁的这支土匪武装,既拉拢,又打击,最终争取到了一百多名误入匪窝的家乡子弟,把他们带上了革命的正路。其中有一次,史春江在蒋村打击这股土匪时,从草堆里搜出一个瑟瑟发抖的年轻人。经询问,此人是史春江老家史圪台村的边坊村原庄原姓家的小伙子,叫原东山,才十六七岁。他原在开封上学,日军侵占古宁时,他因学校放寒假在原庄家里过春节。家乡沦陷后,决心投笔从戎,受活动在古宁东南部的本地土匪杨化龙的哄骗,误投了这支土匪武装。史春江一听是老家邻村的孩子,又有文化,就很喜欢他,很快就做通了工作,让他跟随自己参加了八路军。当年秋天,史春江从家乡招募、收编了一千多名子弟兵。史春江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将军,原东山建国后任解放军某部军长,他二人的事迹在古宁传为佳话,这是后话。

日军占领平原城后,设立了豫北道尹公署,企图“以华治华”。于是以招安为名,曾多方派人和曹千里联系,并封官许愿,答应供给枪支弹药,想把这支庞大的土匪武装收编为伪军。曹千里就和十大弟兄协商,最后决定“将计就计”,以骗取枪支为目的,答应接受“招安”。豫北道尹公署随即组织“招安点编团”,由道尹亲自率领日本顾问指导官、翻译官一行十三人,带着三部满载枪支弹药的汽车,由平原城开往吕越县曹千里的老巢嘉禾村,对曹千里部进行点编。

曹千里和他的结拜兄弟排队相迎,并设宴招待。“点编”进行得非常顺利,豫北道尹和日本顾问指导官非常满意。为了助兴,曹千里还特意让人从吕越县城找来几名妓女入席劝酒,山珍海味、名菜佳肴、山西汾酒堆满桌上。因为双方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加之曹千里他们殷勤相劝,所以点编团的人由最初的警惕、矜持,开始一点一点地放松,直到忘乎所以,开怀畅饮,喝得东倒西弯。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哨响,所有端菜的、捧茶的、四处侍候的,唰地一声都拔出手枪,指着十三名日寇和汉奸,大吼道:“不许动!”这些鬼子、汉奸当时就蒙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捆得结结实实,全都乖乖做了俘虏。

曹千里把这十三名日伪俘虏送到洛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长官司令部立即电报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不久,军事委员会复电嘉奖曹千里的爱国表现,赠其“民族英雄”匾额,把曹千里领导的这支武装,改名为河北抗日游击纵队,简称“北纵”,曹千里为北纵少将司令,配属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指挥,并下派了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从此成为国民党领导的一支重要地方武装力量。

经过改编后,北纵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军饷有了保障,他们不再敲诈勒索老百姓;其次,过去的“假抗日之名”,变成了“行抗日之实”,这些曾经的绿林好汉,在尚有民族气节的少将司令曹千里带领下,英勇杀敌,全力除奸,成为日本人非常头疼的抗日武装。

(三)

在古宁县与共水县交界之处,有个叫黑山口的地方,是河南进入山西的重要关隘。年冬,北纵就驻在黑山口一带,它的三个团分别驻扎在黑山口南的赵家岭、槐树庄、罗家窑。从黑山口向北入晋,有两条山沟,西沟叫蟒蛇谷,东沟叫黑毛沟。两沟之间有个山头,叫野猪岭。进入黑毛沟,山腰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道,上是悬崖,下是绝壑,地形非常险恶。那年冬天,新中、共水、古宁、吕越四县的日伪军,专门针对这里的北纵发动了一次清山扫荡。北纵司令曹千里根据地形,在野猪岭设下埋伏,准备给予敌人重击。12月5日的拂晓,敌人开始发动进攻,双方在赵家岭展开激战。敌人炮火很猛,甚至派了飞机对北纵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北纵守军逐渐不支,且战且退,向黑山口东的黑毛沟撤退。

攻山的日伪军占领了黑山口,认为北纵已经逃入深山,就毫无顾忌地继续向黑毛沟进攻,由一队百余人的骑兵沿着山腰小道扬鞭而上,后边跟着大队步兵。当敌人的骑兵冲过一个叫“鬼见愁”的山口时,埋伏在“鬼见愁”对面坡顶上的北纵伏兵,在副司令焦国裕的指挥下,对敌人的骑兵进行伏击,十几挺机枪向山腰小道上的敌人猛烈射击。一时之间,敌人的战马受惊,乱踢乱蹦,惊叫嘶鸣,骑兵队伍大乱,被机枪扫落战马的,像倒下的谷个子,一个接着一个,没死的争相逃命,于是被挤下悬崖的又有一大半。这次战斗,三百多人的日伪军,只有十几个人从“鬼见愁”逃了出来。其他敌人见前锋受挫,就退守黑山口,把黑毛沟封锁起来,准备困死北纵。

从黑毛沟向上,过一线天,经天梯,翻过玉皇顶就可到达山西省崇安县。这条路在悬崖绝壁之上,砌石成阶,边设铁索,最上边的天梯尽头上,装有铁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晋东南民军在此把守。北纵司令曹千里派政治部主任刘俊上山与守军交涉,表明想把家眷和马匹送上山,战斗人员全部留下作战。负责指挥守军的那个民军连长,马上和驻在王家窑的民军司令吴伯元联系,吴伯元怕北纵上去与他们民军抢地盘,坚决不同意。那个连长转达了吴伯元的意思,并且出言不逊:“你们北纵算什么东西?就是你们的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来了,你们九十七军的军长朱怀冰来了,也不让过!”多次交涉无果,刘俊他们惹了一肚子气,就差给人家跪下磕头了,民军死活不同意。刘俊传来的消息,让北纵上下十分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怎么办?向西突围,日伪正巴不得呢。向东硬攻,上去一个死一个,肯定攻不上。如果出不来黑毛沟,只能坐以待毙。经过侦察地形,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一线天和天梯之间,山势不再直上直下,虽然还是很陡峻,但克服险难,还是可以攀援上去的。于是,曹千里决定率北纵全体官兵和家属,从此绕过天梯,上到玉皇顶。他们把一条条皮带、绳子连结系紧,顺着这道绳索,前拉后推,扒着荆藤,抠着石缝,一点点攀登前进。因为夜色黑暗,山陡岩滑,不断有人失足掉下摔死。但他们毫不畏惧,只要不掉下,就不停止前进,只是大家彼此提醒,互相拉一把、扶一下。天亮时,他们终于爬上了玉皇顶。之后,他们从后面袭击并消灭了把守天梯的民军,由北纵一个连代替民军把守天梯,防守日军进攻。北纵又向西北挺进,迅速包围了设在王家峪的晋东南民军司令部,驱赶了吴伯元,把北纵的司令部设在了王家峪。

谁知这个吴伯元不甘心老巢被抄,就收拾余部,投靠了崇安日军,成为崇安县保安团司令。吴伯元带着保安团,协助崇安日军,突然袭击了王家峪的北纵司令部,曹千里在突围时受伤被俘,大骂吴伯元狼心狗肺,畜生不如,只恨自己当初没有杀了他。吴伯元次日即把他活埋在王家窑的南山坡上。

北纵遭此突变,临危受命的副司令焦国裕决定率领部队向西穿过沁水,顺着红溪谷借道泽县、侯野,再向东南回折,从古宁龙门古道下山,最后退回黄河滩,继续与日军周旋作战。

年元月13日,马年腊月初八的下午,已获九十七军长朱怀冰任命的北纵司令焦国裕率部顺龙门古道下至一个东西五里左右的山谷里,这个山谷里有三个村庄,分别是外口、中店、里口。冬天晌短,山里更是黑得早,虽然此时只有四点多钟,但天已经有了黑的意思。加上又值传统的腊八节,焦国裕传令三个团分散在三个村,就地宿营,设置明哨和暗哨,做好警戒。

(四)里口村驻扎着北纵司令部和一团。里口村所在的这条山谷,正是太行深山区向浅山区过渡的地带。在这条山谷的最西端,依山就势,散落住着二百多户人家。北纵一团以营、连为单位,集中借宿在里口村的寺庙、祠堂、学校、官房等公共房屋。团长以上,则和家属一起住在被临时征用的民房宅院里,各有警卫力量负责保卫。里口村正是杜振民的老家。杜振民和妻子、儿女住在古宁县城,他的老娘赵氏和大哥杜振邦一家以及未成婚的三弟杜振云等八口人还住在里口。杜振民曾经专门去请他们进城,结果被老娘赵氏骂了个狗血喷头。赵氏本是山东镖师赵平安之女。赵平安常年受雇于山西潞州商人崔金城,奔走在豫晋之间,为崔家护送一些金银财宝等贵重之物。其中龙门古道是他们常走之路,里口也就成了赵平安护镖的必经之处。那日,赵平安从黄河南岸给崔家护送一些财物,过了黄河,一路北上,白天走路,晚上住店,倒也平安。第三天上了太行山龙门古道。龙门古道有一险要,为一狭窄山口,两座山峰直陡如石壁,高约十数丈,两壁之间宽仅丈余,长约八九丈,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了这个山口,有一座龙王庙,这个山口也因此被称为龙门关,这也是龙门古道得名的来历。行人和商旅行至此处,都是极为小心,因为这里常有匪盗出没。那天后半下午,赵平安带着三个徒弟和崔家两个伙计,赶着骡子驮着箱子,一路丁零当啷上到了龙门关前。赵平安挥手示意大家停下,说:“打起精神,亮出家伙,注意观察动静。”直到确认没什么异常,方才继续前行。可是,就在他们即将通过关口时,忽然前面闪出五六个人挡住了去路,回头再看,后面的退路也被几个人挡住。原来,这是一伙夜聚明散的暗匪,都是周边山村的不法之徒,勾连在一起,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这次他们之所以大白天抢劫,也是经过了多次密谋。通过多次观察,他们发现,崔家每隔一月,都要把生意上盈利的银钱送回山西老家,每次都是上千两。这么大的数目,自然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早就垂涎了。所以他们这次在精密策划后,决定挺而走险,大白天抢劫。赵平安让三个徒弟殿后,自己在前,把两个伙计和镖银护在中间,向前冲杀。赵平安武功高强,一番打斗,土匪死伤近半,这边也有两个徒弟倒地不起,能打的就剩下他和一个徒弟了。土匪们打红了眼,嗷嗷直叫往前冲,赵平安和徒弟拼死力战。这时,忽然从上边的古道上跑来了十来个手持枪刀棍棒各种兵器的人。赵平安大吃一惊,心想可坏了,土匪们的援兵到了,今天我可是要交待到这里了!谁知这伙人上来就照着剩下的几个土匪一顿乱打,土匪们哪里支持得住,一哄而散,跑进了深山。双方搭话之后,赵平安才知道救命恩人是前边里口村的山民,领头的叫杜青山,也是习武之人,为人豪爽仗义,在周边山村很有威望。这天下午后晌,他十来岁的儿子小榆树赶着羊回家,路过龙门关附近时,听到打斗之声,向这边张望,见是一伙土匪白天行凶,他就急忙丢下羊跑回家中,告诉了父亲。杜青山就喊上十来个村民,前来解救赵平安他们。赵平安他们被杜青山救回了里口村,当夜住在里口杜家。赵杜二人脾气相近,性情相投,又都是习武之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不仅结拜了兄弟,而且还为儿女定下了娃娃亲。二人闲聊得知,杜青山的儿子小榆树,今年十一岁,聪明伶俐;赵平安有一个与小榆树年龄相仿的女儿,小名素云,听话懂事。之后,赵平安每次行镖,都要到里口村住一晚,杜家自然待他亲如家人。十年后,赵平安不远千里,送来女儿素云与杜小榆完婚。此后,赵平安不再行镖,退出江湖。素云在杜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成为远近山村有名的好媳妇。随着岁月的增长,素云的名字渐渐没人再喊了,杜小榆喊她孩儿他娘,儿女们喊她娘,外人则称他杜家媳妇赵氏。赵氏自幼跟着父亲习武,也是一身武功。父亲赵平安行镖走江湖,全凭义字。耳闻目染,赵氏颇有乃父之风,竟有些巾帼豪杰的气概。杜青山这辈子,最不如意的就是儿子杜小榆,生的白净如书生,小时候就喜欢跟着戏班看热闹,长大了就迷上了唱戏,最拿手的就是唱小生,经常跟着戏班白天黑夜地到各村唱戏。这让豪爽硬气一辈子的杜青山很没面子,为此没少责打儿子,甚至跟戏班班主李得贵翻了脸,痛骂李得贵勾引良家子弟,败坏风俗,声称如果他再来叫杜小榆唱戏,就去官家举报他们。从此,杜小榆再去戏班,李得贵就撵他滚蛋。两家虽然同处一村,但不再往来。还好,小榆娶了把兄赵平安的女儿素云,这个儿媳妇不仅长得爽利,而且为人做事更是爽利。因此,他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很放心。父亲不让唱戏后,杜小榆终日郁郁寡欢。杜小榆和父亲是一前一后走的,老爷子享年七十二岁算是寿终正寝,但杜小榆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杜小榆在世的时候,就不太过问家事,他死后,家中一切事务都落在了赵氏的身上。好在此时的杜家已是儿孙满堂,赵氏也就没有太多遗憾。赵氏在年轻的时候,也像父亲一样,闲暇之时教自己的儿女练一些拳脚。当然,她也经常教导一些他们做人的道理,常常给他们讲外公行走江湖的故事,也讲爷爷当年领着山民打土匪的壮举。她发现,三个儿子,就数二儿子振民聪明,脾气和秉性在很多地方不是像他爷爷杜青山,就是和他外公赵平安一样。因此,她对振民很喜欢,也最寄予厚望。杜振民十九岁那年走出里口,去山下闯荡,赵氏是非常支持的。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凭着一颗善良侠义之心,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的。所以,当有人带回山外的消息,说振民当了古宁保安司令,最开始她根本就不相信,但面对越来越确凿的消息,赵氏实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觉得儿子的行径,让她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她没想到自己最喜欢最寄希望的二儿子竟然毫无廉耻地当了汉奸,而且是古宁最大的汉奸!当天,她当着家里大小孩子们的面,狠狠地扇了自己两个耳光,老泪纵横地说:“你们从今以后不许与他有任何来往,谁与他来往,就先和这个家,和我断绝一切关系!”从此,她几乎不再迈出家门,她嫌丢人,无颜面对村里的乡亲们。后来,杜振民曾多次半夜回家来看她,她非但不见,还每次都把他痛骂一顿。前段时间,杜振民再次带人回家,说现在世道太乱,住在这里不安全,要接他们进城。赵氏坚决不去,说:“在这大山里面,不见你和你那身狗皮,我这老脸还没有那么臊得慌。你让我进城,看你天天欺负中国人,跟着日本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我是一天都活不下去的!”杜振民辩解说:“娘,我不是那样的人。”赵氏说:“不是那样的人,就脱了这身皮,回山里种地!否则,咱们母子二人永不相见,只当我没生你、没养你、没教你!”杜振民张了张嘴,想要再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对着母亲“呯呯呯”磕了三个响头,仰起脸,说:“娘,我绝不会做对不起娘的教诲的事。娘,您多保重,我走了!”说完,起身上马,回了县城。

往期链接

王保成

远逃(一)

王保成

远逃(二)

王保成

远逃(三)

王保成

远逃(四)

王保成

远逃(五)

王保成

末路(上)

王保成

末路(中)

王保成

末路(下)

王保成

杀手(小说)

王保成

绑票(小说)

王保成

家法(小说)

王保成

私奔(小说)

王保成

暮色小城(小说)

百家岩稿酬与奖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