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自全市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建设工程工作启动以来,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以公共空间治理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以资源要素集聚为保障,重点突出,靶向发力,全力建设“生态绿色,产业集聚”的市级“三级先导”工程示范样板。

一、挂好“作战图”,“三级先导”树标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工作任务。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镇长为总指挥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中层干部和村(居)书记为成员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攻坚指挥部,下辖“一办四组”负责具体推进,切实做到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力争在“先导镇”建设中抢先机、开新局。镇村联动、逐村摸排起底经济发展情况,累计走访5个村(居)户,梳理编排21个向上对接建设项目。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动谋篇布局。立足镇村实际,编制《乡村振兴先导镇规划》《洪泽湖大闸蟹产业园规划》《洪泽湖生态湿地保护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积极与区自然规划分局及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沟通,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力争将2个拟撤并行政村调整为规划发展村庄,最大程度发挥渔业村资源文化优势。

三是注重先行示范,全速推进村居发展。按照“示范引领、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将于圩村作为先行示范点,力争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实现片区联动、整体提升。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目标,有机融合休闲垂钓、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建设种植基地、亲水栈道、体育公园、特色苗木等农业、文化、观光设施,逐步呈现“山水相连、田园相依、村庄相映”的美丽画卷。

二、建好“先导镇”,乡村振兴强作为。

一是创新模式解难题。实施“红管家”引领计划,探索“基层党建+管护服务”管理模式,由村级党组织牵头成立物业公司,推动村组干部、物业公司党员双向交叉任职,同步整合“五位一体”、河道整治、农路整治等资金,统一对镇域环境进行长效管护,加快形成党员、群众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聚力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黑臭水体易反复、村容村貌品质不高”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狠抓项目谋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环湖大道、盐穴储能发电、大闸蟹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分层分类整合资源,推动专班工作提质增效,奋力跑出项目引建“加速度”,为“三级先导”工程建设蓄力赋能。

三是培育产业显特色。做好“蟹”文章,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构建以螃蟹养殖为基础,以现代物流、加工为载体,以蟹文化弘扬为特色的螃蟹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洪泽湖大闸蟹”品牌战略,通过培育新品种“洪泽湖1号”、建立品牌品质认证中心、品牌推广中心等,不断提升“洪泽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三、念好“三字经”,空间治理求实效。为答好基层公共空间治理的“考题”,西顺河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念好“查、清、用”三字经,聚力唤醒“沉睡”的公共资源。

“查”即全面核查。由村组干部牵头,进村入户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集体资产、土地指标等基本信息,逐一梳理集体资源被侵占、集体资产流失等问题并建档立册。今年以来,共排查5个村(居)42处集体资产,即查即改问题2条。

“清”即依法清理。针对集体机动地、荒滩荒坡、池塘水面等被占用或闲置的集体资产,将进一步深入摸排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行动,集中清理一批集体资产。

“用”即规划使用。高标准规划引领,合理使用闲置空间,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利用闲置房屋打造于圩村史馆和渔家菜研究所,预计4月底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特色田园游+渔文化体验+渔家菜研究”的特色旅游路线,有力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同时利用亩旱地种植桃树、梨树以及小叶黄杨等特色苗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品质,切实做到“打开公共空间、直通群众心间”。

供稿单位: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

坚定自信,勇毅前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