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人类永恒的主题

连日来,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水域出现过境黑水,受污染面积3万余亩,造成大面积鱼蟹死亡。苏皖两省环保部门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件由上游泄洪夹带污水造成。类似的事件报道历史上已经不是首次,现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污染责任谁来承担,赔偿问题如何解决。事件过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做好调查及责任认定后少不了要对受灾的主体方进行相应的赔偿以及最大程度减少受灾的经济损失。然而,我们是否在应对事件发生的保障措施上有所建树,值得思考。

失控的染污源

往往一个水系流域要流经多地有的甚至要横跨多省,各地水质保护和污染监管力度不尽相同,水质交接也需要多方协调。这次事件过后,我们不禁要问:首先,根据防洪法及各地实施办法规定,上游泄洪时必须履行对下游警示及告知程序,以保证下游泄洪区群众掌握泄洪时间、地点、后果等信息,人民群众知情吗?其次,现在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河(湖)长制,河长们对管辖河段沿线的水质及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掌握多少,风险应对措施有多少是实在管用的?再次,为什么类似事件在同一地区事隔十多年后又重演,是人们忘记了疼痛吗?

收获的喜悦一夜间化为损失的悲痛

据了解,自04年7月污水事件发生后,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为避免淮河干流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在制度完善、管理措施、监测手段与模式上都进行了科学设置与安排,对合理利用开发水系造福人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次洪泽湖水污染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水源生态应急机制与能力建设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一是跨地区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滞后,不能实施预警职能。二是还不能完全做到整个水系水质的实时监测,对水系污染动态情况不能及时掌握;三是全民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特别是水源流域沿线的生产生活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每次水污染事件有天灾成份,但更有人祸原因。

为防止二次污染人们忍痛将死蟹打捞上岸

水污染防治工作何时能打破区划限制、开展联防联治,建立全流域智能实时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统一水质衡量标准和生态补偿标准,打造全民共同参与、多地区多部门综合治理的生态防御系统,真正告别上游污染下游买单的失衡局面,这才是根本所在。

全民参与联防联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