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句容年俗推磨做豆腐。“打酱油”对于镇江人来说,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年俗。镇江的香醋和酱油非常有名。春节前,镇江人拿着桶,呼朋唤友去打一些酱油和香醋回家,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20余年。“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好年”,在镇江老百姓心中,打过酱油,这年才有年味。除夕夜:守岁风俗各不同除夕夜辞旧迎新。南京人过去守岁时,要用火盆取暖,火烧得旺旺的,表示“兴旺发达”。大年初一,有客人来拜年时,主人双手作揖,以茶点相待,还献两枚“元宝蛋”(将鸡蛋破壳打入开水锅中煮熟)。在淮安市,有些年俗很特别。比如,金湖县的农村保留着“吃猪尾”的风俗。大年三十那天,有孩子的家庭要煮一条猪尾巴,让小孩子傍晚时分躲在门后面吃掉,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在洪泽,有“三十晚上贴对联,大年初一敬祖先”的年俗。贴春联大有讲究,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前贴好。贴春联前,家里的小朋友要先爬门,寓意来年个头长得高。拜大年:走亲访友有讲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常有的事。此时,橘子成了扬州人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大年初一中午,扬州人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寓意年年粮食有余。大年初一不扫地,正月初二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这叫“扫地聚财”。在马鞍山,有仪式感很强的“欢团茶”待客风俗。“欢团茶”其实并无茶叶,而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一杯糖茶。“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欢团茶”用开水一泡,糙米自然散开浮上水面,“咬头”则沉入杯底,喝上一半,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以示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祈福运:呼朋唤友“走太平”“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滁州市全椒县特有的春节习俗,已经传承了余年。滁州人“走太平”一共要走过三桥两街,分别是积玉桥、洪栏桥、太平桥、袁家湾大街、太平大街,取桥名和街名的谐音,寓意祈求福运,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太太平平。过去,正月十六是“走太平”的正日子;而现在,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都可以“走太平”。在全椒人看来,只有完成了“走太平”,这个年才算是过圆满了。而南京也有类似全椒“走太平”的习俗。正月十六,南京人携家带口到中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等地方爬城头“走百病”,帮助消化肚里的油水。另外,南京地区的夫子庙金陵灯会、高淳跳五猖、江浦手狮舞、江宁“打神鼓”等民间传统习俗也久负盛名。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