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兵,岔河镇东陈村的党总支书记,一直以来致力于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和乡亲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农民的幸福指数。 金秋时节,走进东陈村,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映入眼帘。稻子被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空气中弥漫着稻香。陈洪兵特别高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产业富一方人。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西靠洪泽湖,东临白马湖。东陈村紧挨着白马湖,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4%,是一般土壤的3倍以上,地肥水美,物产丰饶。陈洪兵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把大米生产销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产业致富,让陈洪兵尝到甜头。但他知道,一个人富不算富,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的富。年7月,他当选东陈村党总支书记,走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当时东陈村面临万顷良田改造、房屋拆迁、土地整理等工作,任务繁重、矛盾重重,对于陈洪兵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白天忙着处理日常事务、解决遗留问题,协调方方面面矛盾,夜晚陈洪兵就躺在床上反反复复地思考一个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怎样才能把东陈的经济发展上去,让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凭借多年从事大米生产经营的经验和对市场的认识,陈洪兵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推动全村土地流转,以此提高群众种田收益、提高土地产出率。 为了尽早完成流转,陈洪兵每天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全村95%以上的耕地流转了出来。但是发包的时候又遇上了难题。很多村民怕担风险,不敢种。面对这种情况,陈洪兵与村干部多次讨论后达成共识,由村干部带头种,风险与群众共担。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多亩的流转土地全部完成了招标工作。 下一步,就是力争以有机绿色稻米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把岔河的传统稻米产业做成特色优势产业。为了提升稻米品质,让更多人吃上绿色无污染的“放心米”,近几年来,陈洪兵带领种植大户不断探索水稻种植的新方法,由常规稻麦种植模式向绿色、有机稻米种植发展,坚持走生态路、打绿色牌,与省农科院合作,积极培育新品种,推广绿稻轮作、稻田养鸭、稻虾轮(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 一切努力只为种植出更加优质的水稻。年全村所有水稻种植面积完成了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年在绿色水稻基地基础上,又建成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亩,至此全村多亩土地全部实现了有机绿色化;同时,还对基地所有水稻种植面积建立起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稻米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90%以上,可以追溯到每一块田。 为了给村集体和群众开辟新的增收致富渠道,陈洪兵率领村组干部共同出资建劳务公司、农业公司,为土地流转后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创收渠道。生产者由农民变成“农工”,他们得到的是出租土地的租金、打工收入的薪金。 随着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集体收入也在年年增加,年达到万元,三年时间增长了3倍多。三年来,村里投入万元修建了公墓、安装了路灯、盖上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陈洪兵一直致力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在诸多知名网站论坛上拥有较高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他对家乡东陈的美丽山水、经济发展、文明风尚等开展积极宣传,话题得到网民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达1.1万人次,讨论数0.8万。 陈书记表示,“群众生活幸福了,我就感到很欣慰。”他没有豪言壮语,默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今后,他将与网友们一道为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聚力,更加积极地带领村民讲述东陈好故事、传播东陈好声音。 如今,东陈村村民们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干劲越来越大,生活越过越红火,这片热土也更加富有活力。 十佳模范网民 洪泽区委网信办启动首届“十佳模范网民”评选活动。本次“十佳模范网民”评选活动是落实区委网信委会议部署,组织倡导全区网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网络文明好风尚的目的。 此次“十佳模范网民”的评选标准为:严守“七条底线”,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坚持“四有”准绳,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活跃网络平台,传播洪泽好声音,讲述洪泽好故事,展示洪泽好形象,传递洪泽正能量;开拓创新进取,投身“互联网+”领域并取得突出业绩;热心网络公益,积极参加各类网络公益活动,在网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凝聚力。 从现在起,区委网信办在洪泽论坛开辟“洪泽好网民风采”栏目,希望广大网民踊跃投稿,撰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洪泽好网民”。今年底,区委网信办将组织对刊发出来的“洪泽好网民”稿件进行评比,从中评选出“洪泽十佳好网民”,并给予适当表彰奖励。 End 洪泽论坛招聘网站编辑1名,负责线上内容管理/线下活动采访,需有文字类工作经验,形象好沟通能力强,接受应届生/实习生,待遇-+社保,详情加yayu咨询。 免责声明:洪泽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