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初,匠工营国团队受洪泽县老子山镇委托开展《龟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一体综合规划》。规划以历史文化作为核心要素,以“农旅联动、文旅联动、工旅联动”为三大核心着力点,在传统村落的主题要素贯穿之下,形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龟山模式”。

那么龟山究竟有哪些历史沿革和文化资源呢?

一、龟山名片

洪泽湖西,尝立一峰,

以形名之,是谓龟山,

下有坞聚,因山而名,

磔主中流,正当淮颈,

三向皆水,纵目千里,

山形渐削,水湮屋舍,

沧海桑田,辗转至今。

二、龟山简历

1

远古时期:大禹锁巫支祁于龟山脚下

在古籍和民间传说中,大禹曾在此疏道治淮。彼时水怪巫支祁为患一方,大禹曾与巫支祁及其所属几十万山精水怪大战,擒获巫支祁于龟山脚下,自此淮水始安。

2

秦末汉初:屯兵筑城,兵家要地

淮水天险、龟山地理位置重要,自秦末汉初起多为屯兵用兵之地。项羽、刘邦及楚怀王等都曾在龟山下屯兵筑城,三城相连,后世分别称之为项王城、汉王城、小儿城。

3

魏晋南北朝:一度为县治,始名龟山城

泰康二年(年),临淮郡曾设治于此。南北朝曾为县治。

刘宋文帝时期(-年)在原项王城基础上筑龟山城,派重兵把手,以抵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

4

隋唐时期:商贾往来,龟山始兴

隋代开通济渠后,这一时期的淮河交通繁忙,沿线兴起一批集镇,隶属盱眙的龟山镇即在此列。龟山商贾往来增多,人口渐增,城镇渐兴。此时佛教在淮河、洪泽湖地区兴盛起来,龟山始建寺院。相传炀帝南巡江都时,至破釜涧突遇降雨、汇聚成泽,于龟山脚名之“洪泽浦”,“洪泽”二字即出于此。

5

宋时期:北宋重镇,文化兴盛;至于南宋,龟山骤衰

南北要塞、盱眙重镇:北宋天禧二年(年),迁泗、濠州路巡检于此,使龟山成为强化淮河下游统治的壁垒。元丰六年(年)开龟山运河,置淮南、淮东漕运司,置务税令,龟山镇一时“人烟繁盛,倍于淮阴”,位列盱眙三镇。

文人络绎、吟咏不绝:文人墨客多到访或路过此地,登山游览、吟咏抒怀。在龟山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文章,其中不乏苏轼、苏辙、秦观等名人大家。

寺院林立、佛教兴盛:曾有先福寺、龟山寺、淮渎庙、无梁殿等寺庙及建筑,寺庙林立、香火缭绕。南宋皇帝赵构曾到龟山烧香,足见龟山香火之旺。

至于南宋、龟山骤衰:宋廷南迁之后,漕运停止、运河淤塞,随漕运而起的龟山亦因此逐渐衰落。设置清河县时,龟山随老子山地区并入清河县。宋金对峙期间,龟山战火纷飞。宋金后以秦岭-淮河为宋金分界,龟山居淮南、属南宋。

6

明清时期:略有复苏,辉煌不再

佛教复兴、皇帝亲临:明清两代多次重建寺庙,特别是水患退去之后,留下重修淮渎庙、移建安淮寺等石碑。乾隆数次到访,曾登岸与八叉和尚共叙佛理,直至清末仍有寺庙12座。

黄河夺淮、水淹龟山:清代水患频繁,康熙十九年(年)黄河夺淮,水淹龟山、古寺沉沦。道光十七年(年),龟山渐出。

略有复苏、难复辉煌:清代一度成为清河重镇,康熙二十四年(年)泗州学移建龟山之麓,学员二十人,另有凤阳学府旧额二名,这是龟山有史以来最高学府。

清末战乱、逐渐寂寥:清末龟山屡遭战争灾难,一众寺院庙毁僧散。曾经的运河重镇,规模缩小,逐渐寂寥。

7

近现代:归于宁静的临河小村

古寺年久失修,民国间的龟山衰微不堪,一度土匪为患。龟山村从曾经的运河重镇,变为老子山镇的一个临河村庄。从上世纪50年代起,挖山不止,于今龟山仅剩一角,旧貌不再,甚至难以想象曾经的香火晚钟、名寺古刹。

三、龟山DNA

从兵家必争、佛法普度、治淮历史、文学底蕴等特色文化角度切入,分别梳理龟山不同类型文化要素的总体特征和历史流变。

1、

兵家必争:自古兵家地,往来纷扰多

南北相遇、江河交汇、淮水天险,龟山的地形地势及地理位置都相对重要。因此自古就是战场和屯兵之地,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时,龟山常处战争之中、兵祸连结。

■秦末汉初

项羽、刘邦及楚怀王等都曾在龟山下屯兵筑城,后世分别称之为项王城、汉王城、小儿城。

■南北朝

在原项王城基础上,刘宋文帝派人筑龟山城、增设重兵,以抵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辅国将军臧质和龟山太守沈璞曾在此共同抵御魏军。

■宋金对峙

靖康元年(年)宋金战争开始,岳飞、韩世忠曾多次在此商议抗金计划,巾帼英雄梁红玉在此击鼓助夫抗金。

嘉定十一年(年),李全率兵十万驻守龟山,以阻金人南进。

龟山关乎南北交通和军事争夺,战火难避,金兀术(即完颜阿骨打的四子完颜宗弼)大举南下之时,曾占领龟山,妄焚龟山寺。

■元明清

改朝换代之际多次遭受战火。

2、佛法普度:龟山多古寺,香火绕木鱼

淮河流域及洪泽湖地区的佛教多在南北朝兴起,于唐宋兴盛发展起来,龟山便是佛教兴盛的一大代表。佛教老子山的最早落脚点就是龟山,自唐宋至明清,曾有淮渎庙、先福寺、龟山寺、龟山塔院、大圣寺、安淮寺等,南宋皇帝赵构、清帝康熙都曾在此登岸拜佛。但至今寺院已踪迹难寻,大部分目前也仅知寺名。

■淮渎庙

祭祀淮河之神的庙宇多名“淮渎庙”,旱涝之时多到淮渎庙祈福,反映着水神崇拜和祈祷淮水安澜的民间信仰。龟山淮渎庙位于龟山西南麓,其命运起起伏伏,直至明清发展到鼎盛。

■先福寺

建成于唐玄宗时期,真寂大师到此后不断募化、改扩先福寺。先福寺曾有真寂大师像、罗汉井、圣井碑等。

■龟山寺(龟山水陆禅院)

无梁殿:据盱眙县志载,“以砖为栋,其顶如龛”,“砖刻唐尉迟敬德建”。

龟山寺塔:又名“白塔”,位于龟山寺西南角,为龟山寺乃至龟山的主要标志。塔十三层,有地宫,藏有骨舍利,塔檐悬铃,古代诗文对其多有记载。日照龟山寺、塔影映洪泽,龟山西侧的洪泽湖域因此被称为“塔影湖”。

铜钟:据“都梁十景”之一“龟山寺晚钟”及相关诗词推测,寺内有铜钟一口,每到晚课之时,钟声与梵唱声相伴,音色洪亮、清扬悦耳。(也有说法认为该龟山寺指上龟山寺)

3、治淮历史:淮水时汤汤,龟山巧引流

洪泽地区治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龟山地处淮河入洪泽湖口,也有一段与治淮密切相关的历史。

■民间传说:大禹镇锁巫支祁,淮水始安

彼时水怪巫支祁为患一方,大禹曾与巫支祁及其所属几十万山精水怪大战,擒获巫支祁于龟山脚下,自此淮水始安。

■邓艾之举:筑长围、造浮桥、绝水路

曹魏时期,邓艾曾在洪泽湖堤一带筑堰屯田,对洪泽湖堤的固筑起到一定作用。其中包括在龟山筑长围、造浮桥、绝水路。

4、文学底蕴:胜游堪惜景,留诗约重还

龟山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浓厚的佛教氛围和秀丽的自然环境,常有文人墨客到访或路过此地。一时间大批政治文化名人络绎、抒怀吟咏不绝。为龟山留下了众多诗词文章,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也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诗词文章多以龟山寺、龟山塔、龟山晚钟、龟山风景为题材,以诗词居多,也有取源于龟山民间传说的《古岳渎经》等。如唐代元稹的《修龟山鱼池示众僧》、李公佐的《古岳渎经》、苏轼的《题龟山》、苏辙的《过龟山》等等。

《题龟山》

作者/苏轼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龟山项目相关案例推送

一个传统古村落的成功蜕变

龟山传统村落规划项目历程及落地介绍

匠工营国规划项目——江苏洪泽老子山温泉联盟暨龟山传统村落首届推介会圆满成功

匠工营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龟山模式”

《龟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一体综合规划》落地成果跟踪

赞赏

长按







































微博营销
治白癜风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