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盱眙,属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江苏省中西部,人口79万。作为中国龙虾之都,龙虾产值多亿元,拉动旅游餐饮业强劲增长,吸引了数十万直接就业人口,既扩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数据) 1、小龙虾玩出大产业 依山傍水的“生态盱眙”,地处淮河与洪泽湖的交界地带,长期以来,由于苏北地区交通欠发达,所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祸兮福所倚,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现在的“生态盱眙”。 年7月由盱眙县人民政府、扬子晚报社联合于盱眙县举办了第一节中国龙虾节;至年6月,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一年一度的盱眙龙虾节对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创造投资环境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盱眙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长,从年的45万次到年的万次,实现旅游收入从年的0.4亿元到年的33亿元……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年的85亿…… 2、城镇化的先决条件----产业先导人口集聚 有赖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变化,盱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特别是伴随着旅游休闲经济的勃兴,盱眙的山水资源价值凸显,近年来,盱眙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方略,成功打造了新的支柱产业。 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实现五年翻番,人均GDP达4.89万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衣食住行已不再是老百姓“烦恼的事”。盱眙成为十八大之后江苏省首家通过版小康验收的县份。年,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2.67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26.85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69.89亿元,分别占其经济总产值的30.6%、19.3%和50.1%。 人民收入增长,自然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在十二五期间,盱眙逐步打破二元格局,城乡结构发生整体性变化。展现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令城市更向往的生动画面。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盱眙通过壮大产业、支持创业,为盱眙老百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盱眙人口开始回流,更多人在家乡土地上就业创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实现创业致富的美好梦想。 美丽盱眙、山水名城的现实模样已经呈现。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交通路网更加通畅,镇村公交逐步延伸,淮河三桥建成通车。年以后,盱眙房地产市场开始不断发展,更多江浙地区资本进入,周边人口主动向县城集聚,市场自住和投资需求也开始释放,盱眙房地产市场迎来一波热潮。 数年后,又随着年棚改政策的实施,盱眙房地产市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赶超北上广…… 实际上,这也是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才能持续吸引就业人口,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相对而言,中国当前三四线城市共同面临的库存压力,盱眙的承压和去化能力,伴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提高,去库存方式合理。 3、学区房成为盱眙楼市的刚需 在盱眙县城,伴随着老城区的改造,城市进行了北扩东移战略,城区人口和建成面积大幅增加,房地产建设规模急速扩张,仅仅在年商品房开工建设面积就达到万平方米,相当于再造两个县城,60%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或者住进楼房,与当前中国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策略消化房地产库存类似,盱眙进城群体的增长,也刺激了楼市的火爆,房价最高涨到元/平方米,在县城置业成为当地人的热点话题。而在推动楼市的发展过程中,学区房的火爆出人意料地成为这座县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直到今天的向南向东发展,盱眙的格局也正式打破,房价一路直刺破万,学区也成为了中高层家庭必备房产。 原因也很简单,在县级城市发展中,乡镇在物质条件方面也许可以赶上,包括道路、交通、商业配套方面,但唯有教育方面差距很大,一方面是适龄教育人口减少,部分乡镇进行了学校的合并和撤销,另一方面,由于在校学生数量不多,相应的配套投入也有限,难以吸引高等优质教师,这又造成了恶性循环,有条件的家庭宁愿在县城租房陪读,也不愿意把孩子留在当地,经过了自发的市场选择之后,目前盱眙当地乡镇更多提供一些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初中高中基本都集中在县城就学,这一风潮迅速普及,成为众多家庭的第一选择。 粗略统计,这些家庭独生子女占比超过6成,作为最早开始现代化耕作、商业经济、社会保障等较为健全的区域,由于龙虾产业、外出务工、现代农业的支撑,县域乡镇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6万以上,年入10万、20万的经商人士也不鲜见,由于社保在80年乡镇企业就开始普及,目前退休人员社保多在多元左右,加上此前一般拥有自建房或企业福利房作为基本保障,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以学区房为代表的改善和投资性需求较为旺盛。 以当地的盱眙县第一中学为例,年创办的民办中学,师资和教学条件较好,目前初一年级学生就达到人,二年级三年级也在人左右,每个班级60人左右,县城的三四所中学,几乎集中了全县适龄学生的绝大多数,特别是部分乡镇家庭为了子女求学,已经把买房作为刚需投入,同时考虑到县城在物质文化商业配套方面的全面领先,兼顾投资心态购房需求依然旺盛。 也正是由于城镇急速扩张,市场供应增加较快,加上农村转移人口后劲不足,近两年的盱眙楼市失去了早期的激进发展,销售整体放缓,部分资金短缺的中小开发商甚至被洗牌,房价也徘徊不前,这也被视作透支市场的必然结果。 显然,对于一座县城来说,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人口增长有限,外来人口导入乏力,自住型需求空间面临天花板,也就限制了楼市的发展。虽然学区房依然经受住考验,成为支撑市场的亮点之一。但这种需求,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伴随着适龄入学人口增速放缓,自住型、投资性需求将减少,整个县城的房地产业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如果说,过去十年,产业化、城镇化、市民化给盱眙城市和楼市发展提供了动力,那么,未来十年,在整体库存居高不下、结构性过剩环境下,如何平稳健康发展,不仅是盱眙直面的挑战,也是中国多座中小城市共同面对的挑战。 数据来源:结合中科院 编辑:俞小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