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780806.html

10月20日,国新办就治理淮河7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在发布会介绍,认真分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四水”问题的淮河表现,治淮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初步分析看,主要有防洪体系上仍有短板,水资源总体短缺,水生态、水环境需要改善。

▲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图片来源/国新网

汪安南表示,防洪体系上仍有短板。淮河防洪任务重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多变,水旱灾害频繁。二是因为流域地形地貌总体上很“平”,90%以上的河流平均比降小于千分之五。“平”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上游山丘区洪水汇聚速度快,很快就挤占了干流河道,中游地势平缓,下游淮河入江入海能力不足,所以治理难度就非常大。三是因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要求高,特别是人口聚集,需要保护1.9亿人口、2.2亿亩耕地,包括众多的城镇、村庄的防洪安全。27万平方公里聚集了1.9亿人口,单位平方公里的人口超过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带来了防洪责任和压力非常大。70年来,按照“蓄泄兼筹”治淮方针,持续大规模建设,淮河流域基本上构建了上游拦蓄洪水、中游蓄泄并重、下游扩大泄洪能力的蓄泄格局。今年发生了流域较大洪水,实践证明,淮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这场洪水中也看到了暴露出来的突出短板问题,比如淮河干流洪泽湖以下的入江入海能力不足问题,非常突出。中游河段,特别是入洪泽湖的河段,泄流不畅,大家可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